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不同联盟规模下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0 20:46
【摘要】:产学研联盟是科技成果创造和转化的有效途径,其稳定运行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基于文献萃取方法挖掘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剖析影响因素与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关系。然后,基于经济学、演化博弈理论和BA无标度理论,运用Matlab软件仿真分析影响因素对产学研联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大规模还是小规模联盟,企业和学研机构的知识转移效率都高时,联盟保持稳定;当学研机构知识转移效率高时,大规模联盟中企业知识转移效率只要不太低,联盟会趋于稳定,但当企业知识转移效率高时,大小规模联盟中学研机构知识转移效率都高,才能保持联盟稳定;对利益分配而言,小规模联盟按劳分配利益才能稳固联盟关系,而大规模联盟中按劳分配和均分利益均会促使联盟趋向持续协同创新的稳态。
[Abstrac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Allian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reate and transfor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its stable ope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tract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tability of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alliance are explor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tability of industry, college and research alliance is analyzed. Then, based on economics,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d BA scale-free theory, the influenc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stability of industry, college and research alliance is analyzed by using Matlab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rge scale alliance or small scale alliance, When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transfer of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high, the alliance will remain stable; when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transfer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s high,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transfer of enterprises in large-scale alliances will become stable as long as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large-scale alliances is not too low. However, when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knowledge transfer is high,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transfer of learn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large and small scale alliances is high, which ca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alliance; a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according to the work of small alliances can stabilize the alliance relationship. Th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work and the equal share of benefits in large-scale alliances will make the alliance tend to the steady state of continuou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7305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A630002) 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1252G0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支持计划(HEUCFZ1604) 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2009AC9CT108)
【分类号】:G3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晓君;罗猷韬;马大明;宋宝全;;专利联盟的累进创新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琨;翟立琪;;AVS专利联盟与华为自主创新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2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袁德玉;专利竞赛中不对称双寡头企业研发投资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2 步士贤;专利联盟构建以及伙伴选择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3 龚梦;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联盟合作博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4 翟立琪;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专利联盟对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杜晓君;梅开;;纵向结构专利联盟的创新激励作用分析[J];科研管理;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光辉;后小仙;;区域产学研联盟模式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经济;2009年14期

2 陈立泰;林川;;政府在产学研联盟中的角色及行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3 韦欣仪;高贵龙;;贵州省产学研联盟创新发展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4 雷永;徐飞;;产学研联盟问题研究综述[J];上海管理科学;2007年05期

5 陈立泰;叶长华;;重庆市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6 余国扬;方中权;吕拉昌;;广东产学研联盟发展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7 刘璐;;市场引导下的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4期

8 董芙蓉;;知识转移视角下的产学研联盟内在机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9 朱珠;;中国产学研联盟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和产业;2011年11期

10 颜杰;;促进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与转化的建议[J];中国财政;2012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向少华;李文江;高原;王川;王枫;;深圳市云计算产学研联盟现状及发展浅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孙健;黄军左;;协同创新视角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探析——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地合作产学研联盟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张嘉强;李汴生;;通过产学研联盟,靠科技创新走行业跨越之路——从昔日的罗非鱼到今天的保健品[A];广东省食品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婧如;深圳大数据产学研联盟成立[N];深圳特区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任绍敏;产学研联盟铺就上海产业“创新通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记者 耿挺 蔡波;新财源:产学研联盟新模式[N];上海科技报;2005年

4 姜敏;沈阳建立产学研联盟 加快创新型城市发展步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5 记者 李琦琨;西南六省市成立产学研联盟[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6 程玫轩;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N];四川政协报;2008年

7 李志军;我国首个“中医药产学研联盟”成立[N];民营经济报;2008年

8 张新华;发起组建我国首个“中医药产学研联盟”[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潘永军;产学研联盟为企业插上翅膀[N];解放日报;2008年

10 北京交通大学 宁滨;研究型大学在产学研联盟中占有重要地位[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秦玮;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学研联盟中企业动机与绩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国峰;产学研联盟的知识转移机制及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龙;不同模式下产学研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雪原;我国产学研联盟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3 谢晶欣;产学研联盟的形成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翁祖英;产学研联盟知识治理机制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5 梁招娣;产学研联盟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胡潇;产学研联盟形成与区域创新绩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邓锐;产学研联盟形成的动因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王玲;产学研联盟及其利益相关者风险分析与治理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9 薛琴;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产学研联盟风险评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杨利娟;产学研联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84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284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8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