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26 14:07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渤海大学》 2013年

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梁索平  

【摘要】:新媒体是一种集合了文字、画面、声音等多种媒介手段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它正以迅猛发展的势头进入了科学信息传播的领域。如果新媒体本身能够得到正确的使用,其发展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引,那么,新媒体对科学传播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基于新媒体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它在科学传播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尚未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如果我们正确选择并借鉴国外应用新媒体的科学传播经验,対新媒体的科学传播价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肯定,并把其融入到科学传播系统当中来,这样,关于新媒体的研究势必得到大家的重视,人们对于科学传播方式的探讨、变革及应用也就更加的深入,从而能促进我国当前科学传播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全新的方向。文章旨在揭示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探讨促进新媒体与科学传播的共同发展的新途径。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前人对科学传播的研究基础之上,,以非语言符号、视觉传播、互动传播和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等一系列理论为理论基础,并从科学传播的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详细地介绍了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其面临的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之上,进而研究了新媒体这样一种新传播媒介的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同时利用心理学与传播学理论分析得出,无论是面向广大受众的科学教育、科学普及亦或是科技专业领域内的有效交流与传播,还是技术上的演示与推广,新媒体作品都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它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以及极强的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传播的本质功能。同时又从不同方面,比如观念、政策、机制等对新媒体在发挥其作用时遇到的问题与成因进行与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何解决问题的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206;G30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杰全,杨志坚;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孙强;温宇俊;张鹏洲;;关于新媒体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09期

3 陈忻;;当代自然博物馆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2期

4 梁璐;;论大众传媒在科普传播中的低效问题[J];东南传播;2010年07期

5 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J];国际新闻界;2006年07期

6 于晶;;网络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7 朱卫国;刘燕;;科学传播视野下的科技馆发展新探[J];江西科学;2009年03期

8 刘帅;;当代新媒体发展关键问题初步讨论[J];科技风;2009年15期

9 徐善衍;;关于科技馆发展趋势和特点的思考[J];科普研究;2007年04期

10 张振克;田海涛;魏桂红;;中国科普网站调查研究[J];科普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州科协副主席 曾召辉;[N];恩施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鹏;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莫毅华;基于VRML的可视化技术在科普展教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吴霜;动漫在我国科技传播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哲;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规律性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锋;;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刘东建;刘俐莉;;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现代公民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俞小和;;传播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陈自清;;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燕道成;“新闻需要”“新闻需求”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戴永芳;;书法网络传播的价值取向探讨[J];书画世界;2008年06期

7 汪巍,过伟敏;信息时代的环境及其审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8 王倩;;论贡布里希从人本主义历史观出发的秩序感理论研究——兼与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9 李娟;;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应有的文学品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赵禄;贾克敏;;论电视文化的传播价值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顽强;张红方;;社会热点焦点与科学普及交叉的研究综述[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童兵;;休闲消费与媒介功能的调适——兼议后工业社会创意产业的发展动力[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全球传播、媒介与创意产业-对后工业文明的思考”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赵毅;;信息化与学术期刊编辑的“把关”行为[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4 殷晓蓉;;网络传播与中国传播学面临的三大难题[A];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C];2002年

5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6 杨艳珊;;伊莱休·卡茨传播思想研究[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7 麻争旗;;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之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仇学英;;农民发展创新的传播原动力——贵阳市乌当区用科技文化传播引导农民政治参与实现农户和农村社区变迁的分析框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张殿元;;传媒内容的嬗变:作为影响机制的广告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欧阳正德;王健;;浅析新媒体的传播价值[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晓丽;普通高等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司夏萌;互联网信息传播结构下的舆论涌现过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徐红梅;民族服饰文化传承中的图像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永;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消费中的意见领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堃;都市青年女性时尚消费中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世昭;农村社区既有与新兴意见领袖的博弈[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党荣;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融合与统一[D];河北大学;2009年

5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陈欣跃;新时代的电视媒体影响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阳;电视体育谈话节目《体育评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冯素娟;服装平面广告图形的同构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杰全,杨志坚;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刘华杰;;科学传播的四个典型模型[J];博览群书;2007年10期

3 张亚男;我国科普传播失位现象分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高崇华;科普传播与审美娱乐的有机结合──试析《奥秘》特色[J];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09期

5 李秦;褚晶晶;;浅谈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6 林江;;从行业报向行业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对行业报转型问题的几点思考[J];传媒;2007年04期

7 郑强;;从传统报业到全媒体的探索之路[J];传媒;2008年10期

8 王仕勇;;从网络游戏成瘾看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杨晶;;科学传播的一种解读[J];创新科技;2008年03期

10 韦路;鲍立泉;吴廷俊;;媒介技术演化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J];当代传播;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翟杰全;;再论科学传播[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华杰;;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汤书昆;;当代科技传播的核心范畴——“前景传播”[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吴燕;;从《美梦还是噩梦》的遭遇看科技书评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化君;;科学精神与科技新闻的编采[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吴国盛;[N];科技日报;2000年

2 吴国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蓬;VRML可视化集成编辑环境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02年

2 黄牡丽;网络社会科技传播方式转变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3 张凡;简论科学传播的历史演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史晓雷;科学传播的演变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5 贾文凤;新媒体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6 陈哲;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规律性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简讯[J];科普研究;2007年06期

2 张开逊;;探究科学传播的境界[J];科普研究;2008年03期

3 本刊编辑部;;科学传播的社会责任——科普研究学术沙龙(第1期)纪要[J];科普研究;2011年04期

4 洪耀明;;重视科学传播者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J];科普研究;2007年03期

5 谢彦;;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的科学传播[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6 王大鹏;余富军;;2011年海峡两岸科学传播论坛召开[J];科普研究;2011年02期

7 田松;;科学传播——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年02期

8 ;第八届北京科学传播创新与发展论坛[J];科普研究;2011年S1期

9 翟杰全;;科学传播和技术传播[J];科普研究;2009年06期

10 T.W.伯恩斯;D.J.奥康纳;S.M.斯托克麦耶;李曦;;科学传播的一种当代定义[J];科普研究;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志彪;来英;;电视科学传播能力研究——以科教栏目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2 孙红霞;任嵘嵘;;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新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智强;;提高科学传播能力 促进科学素养建设[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时进;;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思考——基于上海地区的实证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王大鹏;;浅议移动传媒终端的科学传播[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刘华杰;;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翟杰全;;再论科学传播[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潘启龙;;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的一个科学传播评价框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卞毓麟;;新时期的天文教育和普及[A];新世纪天文发展方向研讨暨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潘友星;;科学传播的跨文化属性[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大建(同济大学);[N];文汇报;2001年

2 韩建民;[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金振蓉;[N];光明日报;2007年

4 陶春;[N];学习时报;2008年

5 洪耀明 (作者系上海市科协普及部副部长);[N];上海科技报;2007年

6 记者 王洪波;[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赵致真;[N];光明日报;2001年

8 吴国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束洪福;[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杜悦;[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鹏;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格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孙文彬;科学传播的新模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王细荣;清末民初新型知识分子科学中国化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马晓俊;科学实验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杨睿;美国《物理评论》的创办和发展[D];西北大学;2011年

8 白秀英;相对论在中国的传播(1917-1949)[D];西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卫征;科学传播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周如意;我国媒体科学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谢世龙;对卡尔·萨根科学传播活动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李魏;城市社区科学传播系统模式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曹志;网络时代的科学传播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伟伟;科学传播的主体及其责任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7 童兴华;科学主义视角下中国近现代科学传播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8 倪欣然;科学传播视野中的转基因议题媒介呈现[D];安徽大学;2013年

9 赵明月;互联网时代科学传播的新路径探析[D];暨南大学;2013年

10 施径科;科学传播中的公众理解问题初探[D];中南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5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45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