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07 01:22

  本文关键词: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理工大学》 2009年

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路径研究

丁霞  

【摘要】: 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是人类科学技术实践内容的一部分,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当科学成为一种常识、技术成为广大劳动者的能力与本领时,它才能发挥巨大的社会力量,体现出更大的社会作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公众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已成为我国政府与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业。实践中,广泛地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加速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一个历时常新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科学技术普及的研究现状及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路径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探讨。 科学技术普及是利用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广泛地传播到社会的有关方面。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终身教育理念、STS教育理论等是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理论基础。科技普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早期,科学作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还未完全地建立起来,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带有自发的性质;18世纪60年代,科学从原来共同体的内部交流转变到了面向公众的科学技术的普及;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迫切要求向拥有知识的专家学习,科学技术普及进入了一个相对活跃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普及发展到公众理解科学的现代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普及起步于20世纪前20年,经历了多个发展时期后,直至今天,现代科普理念逐渐得到了国人的认可。 科学技术普及的目的是培养公众的科学素质。在实现此目标时,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面临着现实障碍。本文分析了人们关于科学技术普及的认识误区;传统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缺乏统一领导、不注重公众的参与;科学技术普及的内容比较陈旧、忽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技术普及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等方面的缺陷。为了消除这些障碍,本文建构了整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与适应性原则等科学技术普及的原则与教育模式、示范模式、服务模式和学习模式等科学技术普及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主体、受体、介体、途径层面提出了强化科学技术普及各主体包括政府、科技团体、科技工作者、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的作用;突出青少年、农民等特殊群体的科学技术普及的受众地位;发挥大众传媒与科普场馆等介体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作用以及搭建科学技术普及的家庭、学校、社区平台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3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导论9-14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0-12
  • 1.3 研究目标12-13
  • 1.4 研究方法13-14
  • 第2章 科学技术普及概述14-22
  • 2.1 科学技术普及的内涵14-16
  • 2.2 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理论基础16-19
  •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6-17
  • 2.2.2 终身教育理念17-18
  • 2.2.3 STS教育理论18-19
  • 2.3 科学技术普及的发展历程19-22
  • 第3章 我国当代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目标与现实障碍22-27
  • 3.1 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目标22-24
  • 3.2 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现实障碍24-27
  • 3.2.1 科学技术普及的认识偏差24
  • 3.2.2 科学技术普及的内容局限24-25
  • 3.2.3 科学技术普及的主体分散25
  • 3.2.4 科学技术普及的方式单一25-26
  • 3.2.5 科学技术普及的理论研究滞后26-27
  • 第4章 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原则与模式建构27-31
  • 4.1 科学技术普及的实施原则27-28
  • 4.1.1 整体性原则27
  • 4.1.2 有效性原则27-28
  • 4.1.3 适应性原则28
  • 4.2 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模式建构28-31
  • 4.2.1 科学技术普及的教育模式28-29
  • 4.2.2 科学技术普及的示范模式29
  • 4.2.3 科学技术普及的服务模式29
  • 4.2.4 科学技术普及的学习模式29-31
  • 第5章 科学技术普及的实施的具体策略31-43
  • 5.1 主体层面:强化科学技术普及各主体的作用31-35
  • 5.1.1 明确不同主体科学技术普及的职责31-33
  • 5.1.2 强化科学技术普及主体的联动机制33-35
  • 5.2 受体层面:突出特殊群体的科学技术普及的受众地位35-36
  • 5.2.1 强化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受众的地位35
  • 5.2.2 关注农民在科学技术普及受众中的地位35-36
  • 5.3 介体层面:发挥大众传媒与科普场馆等介体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作用36-41
  • 5.3.1 发挥大众传媒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作用36-39
  • 5.3.2 发挥科普场馆在科学技术普及中的作用39-41
  • 5.4 搭建科学技术普及的平台41-43
  • 5.4.1 家庭平台41
  • 5.4.2 学校平台41-42
  • 5.4.3 社区平台42-43
  • 第6章 结束语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4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民都要接受科普教育[J];科技广场;2002年07期

    2 ;科技新闻[J];中国信息导报;2002年09期

    3 ;“科学技术普及是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论坛在京举行[J];科协论坛(上半月);2009年01期

    4 杨从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完善全民科学技术普及[J];科技经济市场;2009年06期

    5 文榕生;;任重而道远的科学技术普及[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徐善衍;;关于我国公众科学技术普及的文化反思[J];科普研究;2006年03期

    7 ;沈阳档案馆被命名为辽宁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J];兰台世界;2010年13期

    8 梁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主席梁希唁电[J];中国农业科学;1953年03期

    9 ;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J];当代矿工;1995年01期

    10 ;内江市科学技术普及的主要任务及工作重点[J];内江科技;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华;;班组建设评价标准的实施与应用[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09年

    2 周同友;梅中海;李鸿雁;;实施“四抓”措施建设学术生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于影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三级课程实施再思考——以新疆地区为例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高桂林;焦跃辉;;排污权交易在我国的实施[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5 吴文明;梁樑;孔静;;运用顾客中心战略,增强企业持续赢利能力[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张平;;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之忧患与思考[A];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陈培霞;;简论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姜波;彭建章;;深入实施阳光工程 全面优化招生环境[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9 曹顺基;;质量改进的实施[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林邦初;;福建省节能工程的组织实施[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昭;[N];福建日报;2007年

    2 李东峰;[N];陕西科技报;2009年

    3 记者 徐英梅 马荣;[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年

    4 记者 焦明忠;[N];黑龙江日报;2005年

    5 中国科协普及部 杨文志;[N];科技日报;2001年

    6 ;[N];科技日报;2002年

    7 赵信一;[N];北京商报;2007年

    8 记者 谢克俭;[N];福建科技报;2007年

    9 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 杨卫泽;[N];江苏科技报;2007年

    10 谭显根 李锋涛;[N];商洛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开剑;普通高中技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百永;国民政府治藏政策及其实施研究(1927-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锁利铭;基于制度变迁的政府转型动力与实施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倪娟;初中理科课程标准的适切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发俊;社会语境与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刘新芳;当代中国科普史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霞;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钱真;高中性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邓小花;关于语文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苏旭;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王新奇;锦江之星高新店营销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王晶;中化南通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方案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刘素英;《行政许可法》实施障碍及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旭红;西部欠发达地区实施人才战略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睿;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苏翠芝;巍山一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实施的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8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48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d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