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质量视角下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20:14
【摘要】: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昌盛,科普事业快速发展,人们对科普的需求日渐提高,但我国高层次科普人才总量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科普人才的质量制约着科普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国科协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并“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场馆专门人才和......高端科普人才”。2012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启动培养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2013年首批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6所高校。本研究调查对象为首批6所试点高校的科普硕士毕业生,对试点高校的课程设置,师资状况,双导师制,学习资源,实习实训,学位论文这六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合这6所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总结现有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借鉴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三国的高层次科普人才(科学传播专业)培养模式,探究其课程设置,培养流程,专业特点等方面的经验,从而为我国高校的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和发展提出建议。
【图文】:
2.1 高校科普硕士培养模式调查问卷分析2.1.1 科普硕士毕业去向参与调查的科普硕士毕业生中,41.5%继续攻读学位或者其他,选填此项的共22 人,其中待业及在校的人数共 12 人,,目前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为暂未落实就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有 6 人,选择进入公司的为 4 人。其次为进入企业工作,比例为 24.5%;进入科技馆科学中心工作的人数比例为 9.4%,进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就业的人数比例为 9.4%;进入中小学校就业的比例人数为 7.6%;考取公务员的人数比例为 5.66%;进入科协及其他事业单位的人数比例为 1.9%。详见图2.1。从科普硕士毕业生就业的领域看,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即 毕业生可能到科技场馆,科协部门,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小学或科技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就业 。
目前你从事的工作与科普是否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3;G315
本文编号:2598804
【图文】:
2.1 高校科普硕士培养模式调查问卷分析2.1.1 科普硕士毕业去向参与调查的科普硕士毕业生中,41.5%继续攻读学位或者其他,选填此项的共22 人,其中待业及在校的人数共 12 人,,目前大多是在校学生或者为暂未落实就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有 6 人,选择进入公司的为 4 人。其次为进入企业工作,比例为 24.5%;进入科技馆科学中心工作的人数比例为 9.4%,进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就业的人数比例为 9.4%;进入中小学校就业的比例人数为 7.6%;考取公务员的人数比例为 5.66%;进入科协及其他事业单位的人数比例为 1.9%。详见图2.1。从科普硕士毕业生就业的领域看,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即 毕业生可能到科技场馆,科协部门,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小学或科技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就业 。
目前你从事的工作与科普是否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43;G315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德意;我国科普政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毅;人才培养质量视角下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李亮;“与科学家对话”科普剧开发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3 郝帅;我国科普功能实现的要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陈立群;武汉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5 姚兰婷;科普旅游类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6 宋夏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少儿科普版读物汉译实践研究报告[D];西北大学;2017年
7 揭子超;网络科普动画栏目《飞碟说》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8 张富斌;基于科普宣教的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9 戴泓博;科普展品与科普活动效果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张丰麒;基于体验式科普的服务设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98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598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