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东西部研发合作的影响因素与促进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19:24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化的特征,区域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区域间的合作也变的越来越多。研发合作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关于企业与高校的研发合作、企业间的研发合作等微观主体间研发合作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区域研发合作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关于东西部研发合作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直接提出政策建议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东西部研发合作如何展开进行深入研究较少。因此,研究东西部研发合作影响因素及促进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各种文献的查阅,综合分析既有研发合作研究的特点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归纳我国东西部地区研发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如东西部研发合作项目数量少、东西部研发合作效果差等。在此基础上,梳理各合作主体对东西部研发合作的要求以及导致合作中问题出现的原因为东西部研发合作主体间缺乏交流沟通,东西部研发合作成果转换率低,东西部研发合作投入少,高校和科研机构分布相对集中。 通过专家访谈以及文献综述找出影响东西部研发合作效果和研发合作项目数的因素,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其东西部企业规模、西部企业的吸收能力、东部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通过概念模型构建和数理模型推导说明各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分别构建促进机制,为促进东西部研发合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改善企业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大力投入教育训练,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借助科研院所,加强人才与技术交流;建立东西部RD信息交流网;东西部建立共同的研发理念;东西部共建联合研发机构。从而促使东西部研发合作规模的扩大以及效果的增强。
【图文】:

趋势图,趋势图,效果,省市


图3一3东西部研发合作效果趋势图Fig3一 3East.westseCtionresearchanddeveloPmenteooperatione月免 ettendencyehart由表34和图3一3区域研发合作效果评价的结果我们发现,东西部研发合作的效果差距较大,但总的趋势呈现逐年上升。东部地区的研发合作效果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根据本文评价的结果东部2003一加07年平均得分第一的市为北京,五年的平均得分为52.73,最后一名为河北平均的分值为17.85相差34.88;西部得分第一的市为重庆,评级得分29,最后一名为西藏平均得分为12.02相差16.98;可见东部省市内部研发合作效果的差距大于西部省市内部的差距。从各省市评价值的五年平均数来看,我国东西部省市区域间研发合作效果北京排第一位

趋势图,省市,差距,效果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图3一3东西部研发合作效果趋势图Fig3一 3East.westseCtionresearchanddeveloPmenteooperatione月免 ettendencyehart由表34和图3一3区域研发合作效果评价的结果我们发现,东西部研发合作的效果差距较大,但总的趋势呈现逐年上升。东部地区的研发合作效果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根据本文评价的结果东部2003一加07年平均得分第一的市为北京,五年的平均得分为52.73,最后一名为河北平均的分值为17.85相差34.88;西部得分第一的市为重庆,评级得分29,,最后一名为西藏平均得分为12.02相差16.98;可见东部省市内部研发合作效果的差距大于西部省市内部的差距。从各省市评价值的五年平均数来看,我国东西部省市区域间研发合作效果北京排第一位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G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昭瀚,卢锐;区位优势理论与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J];财经研究;2001年10期

2 张倩肖;冯根福;;我国地区间用于科技发展的研发绩效评估与比较[J];财贸经济;2006年11期

3 谷书堂,杨蕙馨;关于规模经济的涵义及估计[J];东岳论丛;1999年02期

4 吴建祖,宣慧玉;经营成本对企业研发投资决策影响的期权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4年05期

5 金碚;高技术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12期

6 郭晓曦;研发与市场结构:基于成本视角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7 李建华;刘玲利;盛丽;;我国区域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测度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8 李霞;毛雪莲;吴文平;;企业高校成功合作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8期

9 侯光明;艾凤义;;基于混合溢出的双寡头横向R&D合作[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10 张清辉,张爱;甘肃民营科技企业合作技术创新风险因素实证分析与比较[J];甘肃科技;200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晓晴;工程项目成功合作及其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勤;基于合作研发成员风险态度的激励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程瑞雯;基于学习能力的企业间合作研发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谷力勇;基于技术战略联盟的合作R&D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4 胡玺;纵向研发联盟的形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倪文;企业间水平型合作研发的博弈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8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598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