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科学知识社会学之“强纲领”的哲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4-15 09:38
【摘要】: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科学知识社会学首先是在英国出现,它直接对科学知识本身进行考察,研究重点是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说明。本论文主要研究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强纲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研究以布鲁尔和巴恩斯为代表的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通过对科学知识社会学之“强纲领”进行哲学反思,从“强纲领”本身的理论来源和哲学基础出发来探讨其合理性和不足,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对其进行介绍和描述,应能更准确而深刻地认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首先,,我们简要叙述了“强纲领”对科学知识的新解释。我们认为强纲领对科学知识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但它并不排斥唯物主义;其次,探讨了“强纲领”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的思想来源。我们认为,强纲领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哲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它是对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继承,对库恩之科学哲学的发展,对迪尔凯姆的宗教社会学的借鉴,对卡尔·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复兴,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反思;进而对“强纲领”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之哲学基础进行分析,思考“强纲领”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之经验论哲学基础和相对主义哲学基础以及它们所引起的争论。我们认为强纲领主要以经验论方法论和相对主义认识论为其哲学基础,并因此引起了科学哲学家、科学家和社会学家的驳斥;对其哲学基础解释的差异也引起了爱丁堡学派与巴黎学派的争论,我们要辨证地对待强纲领。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3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琳;;论反科学思潮的后现代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建芹;;从布鲁尔到拉图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人类学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何华青;吴彤;;实验的可重复性研究——新实验主义与科学知识社会学比较[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马来平;;充分认识研究SSK的重大意义[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4 陈海丹;;大卫·布鲁尔访谈[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5 李晓峰;吴永忠;;论STS的两种研究传统[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陈群;;解读爱丁堡学派布鲁尔的自然主义数学思想[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7 陈天嘉;;身份认同与学科变迁——论伯纳黛特·邦索德—万桑的化学图景[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8 孙思;;科学知识社会学相对主义知识观批判[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吴彤;;试论S&TS研究的哲学基础与研究策略——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视野看[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帆;;柯林斯的相对主义经验纲领的内涵及其影响[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仲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从“对称性”到有限论[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她们正在读什么[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江晓原;科学本身可不可以被研究[N];文汇报;2003年

4 柯志阳;在“正确”与“真实”之间[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马来平;架起理解科学的桥梁[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艾克斯(不自由撰稿人);“建构”科学新形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刘兵(博导);都是布鲁尔惹的祸[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8 王彩云;解读科学的新思路[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赵万里;悲壮的辩护[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王洪波;当科学邂逅后现代[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俊立;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转向的认识论意义[D];山西大学;2007年

2 陈群;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反思困境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赵万里;建构论与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D];南开大学;2000年

4 韩鹏;消化性溃疡细菌学说的产生、认同与传播[D];北京大学;2008年

5 张帆;科学、知识与行动[D];山西大学;2010年

6 郭明哲;行动者网络理论(ANT)[D];复旦大学;2008年

7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下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赵伟;广义科学哲学视野中医本性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田小飞;自然主义科学哲学及其规范性[D];清华大学;2008年

10 丁五启;当代西方社会认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贤浩;解读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段静;巴里·巴恩斯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洪超;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刘冰;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D];山东大学;2005年

5 孙景娜;库恩的范式理论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纲领[D];吉林大学;2008年

6 赵学森;试析夏平科学知识社会学思想之社会意蕴[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李胜辉;“历史转向”中的科学知识社会学[D];河南大学;2011年

8 樊俊丽;库恩“范式”与SSK科学观[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周在娟;科学知识社会学视域中的曹操墓真伪之争[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徽翰;从“决定”到“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8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28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