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科学家的道德责任
发布时间:2020-04-20 17:30
【摘要】: “大科学”时代,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已不仅仅属于个人,其研究成果甚至指向对社会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日益增强。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科学家作为知识技能的掌握者,他们的道德责任及操守如何直接影响其行为的后果并将对社会产生重大的作用。作为科技活动主体的科学家应当为自己的科技行为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因此,对科学家道德责任的研究,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当代科学家应当承担起相应的道德责任。本文以科学技术活动的主体---科学家的道德责任为基本点,阐述中国当代科学家道德责任的意义和实现现状,分析产生此种现状的原因,包括科学家主体的原因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并分别从中国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提出如何构建与中国当代科学家道德责任相适应的道德责任体系。 科学技术并非价值中性,而是负载一定价值的。在大科学时代,科技工作者应当承担一定的道德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科学家因缺乏道德责任而引发道德危机、信任危机,并有加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一)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科研不端行为越来越多;(二)科研评价体系存在严重问题;(三)学术界出现了包工头现象等与科学研究的求真、严谨严重不符合的怪现状:(四)科研项目直接与利益、金钱挂钩,而基础科研工作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参与。究其原因,有科学家主体自身的认知因素,也有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 科学家是社会中的人,对金钱和权利有正常的追求欲望。如果他们的观念存在问题的话,一定会影响其社会道德责任的认识和发挥。其中利益观和金钱观的影响尤其需要重视。 影响当代中国科学家道德责任的社会因素中,经济、政治和文化对科学家的影响尤其明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二)“官本位”的影响;(三)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本文的一个创新点就是试着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中去寻找影响当代科学家道德责任的因素。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家道德责任体系中,文章提出应从科学家主体本身以及中国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去寻找对策。科学家主体应该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利益观和金钱观,明确自身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在经济方面,应以马克思主义金钱观、利益观为指导思想,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方面,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建立严格的社会主义评价制约体系,加强政府与科学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文化方面,努力改造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 总之,在“大科学”时代,科学技术负荷着价值,科学家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我们的社会也应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本国国情构建与科学家道德责任相适应的道德责任体系,进一步推动我国学术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图文】:
我国科学工作者科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比例很低过了德国,,但质量却不能相比。价体制还有个利益集团的问题。利益集团影响着我国的科研德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体制问题,当前学术体制有研究发表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经费申请制度等等,建章立制是问题是“我们的知识分子真正与这一套制度之间的利益集团这些制度的同时,我们这些人的利益己经深深的嵌入到了这这些制度共谋的一部分。专家里面有圈子,专家里面有pol个是非常要命的,光有一套制度还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出同时,运用这些制度,支配这些制度人的利益形成了。这个国的学术评价体系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只讨论学术评价体系要的原因。”①论文引用率不高与管理制度上有缺陷、科研评风浮躁和急功近利有很大关系,这种不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或许是致命的。如此情况,使谢安华院士的“抄袭门”引起人深思。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16
本文编号:2634772
【图文】:
我国科学工作者科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比例很低过了德国,,但质量却不能相比。价体制还有个利益集团的问题。利益集团影响着我国的科研德问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体制问题,当前学术体制有研究发表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经费申请制度等等,建章立制是问题是“我们的知识分子真正与这一套制度之间的利益集团这些制度的同时,我们这些人的利益己经深深的嵌入到了这这些制度共谋的一部分。专家里面有圈子,专家里面有pol个是非常要命的,光有一套制度还没有太大的问题,问题出同时,运用这些制度,支配这些制度人的利益形成了。这个国的学术评价体系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只讨论学术评价体系要的原因。”①论文引用率不高与管理制度上有缺陷、科研评风浮躁和急功近利有很大关系,这种不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或许是致命的。如此情况,使谢安华院士的“抄袭门”引起人深思。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16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邹志勇;爱因斯坦的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云亮;科学家的科技伦理责任[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34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34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