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日本诺贝尔科技奖多产的若干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9 14:04
【摘要】:诺贝尔科技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为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一直是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所追求的目标。二战后,日本诞生了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并在21世纪短短17年里获得了17个诺贝尔科技奖。这些诺贝尔奖得主基本都在日本本土接受教育,完成了获奖成果的研究。日本作为诺贝尔科技奖舞台上杀出的一匹黑马,在较短时间内获奖数量之密集让世界各国都感到震惊。其获奖背后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也成了热议的话题。本文首先从日本科技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了其科技实力从弱小到强大的积累和突破过程,探究历史原因对其获奖的影响。其次,从教育角度,通过分析其获奖者的受教育背景并运用中日对比的方式,来探讨教育对其获奖的重要影响。最后,从科技体制角度,通过统计获奖者是否有行政任职,来分析其对创新能力的影响;通过分析日本高校学术自由、自治的情况,来探究学术环境对获奖的作用;通过分析日本的产学官合作制以及本土化的讲座制,来说明它们对获奖者的积极作用。在分析方法方面,本文多处运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获奖者的获奖经历来说明其获奖原因;也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比两国在近代面对外来势力入侵时所作出的反应、所采取的西化措施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科技实力差异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影响了诺贝尔科技奖的获得数量。1966至1976年是中国的文革时期,我国该时期教育发展停滞。而这一时期是大部分日本获奖者的受教育或者进行获奖研究的关键期,通过对比中日在该时期各自的教育发展情况来说明其对获奖者的影响。希望通过历史、教育和科技体制三方面的原因分析,大家能更全面的了解日本为什么获得如此多的诺贝尔科技奖,其科技发展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从而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32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伟;;日本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科研活动和创新思维的特点探析[J];未来与发展;2015年03期

2 高益民;;让儿童享有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间——从日本科学家频获诺贝尔奖谈起[J];中小学管理;2015年01期

3 丁建;王运来;;日本大学创新能力的历史建构研究:以“诺贝尔井喷现象”为切入点[J];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09期

4 丁建洋;;学术取向:日本“科研费”制度演进与运行的基本逻辑——日本大学高层次科学创新能力形成的一个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5 殷瑞敏;魏东岚;;中日科技发展模式对比分析[J];决策咨询;2013年05期

6 蔡聪裕;陈宝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教育背景统计分析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5期

7 时临云;张宏武;;日本产学研合作的体制、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0年11期

8 胡钦晓;;大学讲座制的历史演变及借鉴[J];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06期

9 龚放;;大学“去行政化”的关键:确立大学行政管理的科学性[J];探索与争鸣;2010年11期

10 丁建洋;洪林;;论日本大学科研定位的“巴斯德象限”取向[J];复旦教育论坛;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谢宗睿;;日本人缘何频获诺贝尔奖[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勇;洋务运动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安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科技政策改革及影响[D];山西大学;2016年

2 宋燕婷;从“和魂”到“洋才”—明治西学与科学文化初探[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6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56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8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