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基于专利计量的专利制度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6 01:40
【摘要】: 在我国,专利制度的真正建立至今已超过20年。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专利事业茁壮成长,专利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保障。不过,随着专利在国家竞争中地位的提升,发达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利用专利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新一轮的跑马圈地。由于我国专利制度建立时间较短,许多企业尚未意识到专利制度的基本功能和延伸功能,因此往往缺乏对专利制度的有效运用,也往往在专利竞争中处于下风。基于此,本文在专利计量学理论和方法的辅助下,对专利制度的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和探讨,以期获得对专利制度功能的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专利制度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为权利保护和信息公开,进一步可以延伸为创新激励、竞争力提升、知识共享与扩散以及专利文献的情报化。而这正与专利计量理论和方法中的研发生产力分析、引用分析、关联性分析等分析方法具备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之处。可以说,专利计量的理论和方法为专利制度基本功能和延伸功能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论文利用相关指标对专利保护水平进行定量评价,揭示出专利保护水平与专利产出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将专利保护水平引入到专利持有决策过程,又寻找到其他两个影响专利产出和持有的变量——审查效率和获利水平,并针对上述三个影响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 论文利用专利文献的基本条目,对专利合作、专利引用过程中的知识的共享和扩散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可以看出,专利合作发明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共享与交流,专利引用过程也能促进企业乃至国家间的知识交流与扩散以及专利技术从基础研究中的知识汲取。 论文利用专利文献所提供的情报指标,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利用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企业和国家可以对竞争环境进行判断并据此选定自身的战略决策方向。从我国所处的竞争环境来看,加强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制定国家知识产权和专利战略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图文】:

网络图,作者,学科,无形学院


划定某学科的作者集体,鉴别学科内的科学共同体或无形学院,同传统的学者个人归纳、访谈调查等主观分类方法相比,共被引分析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客观性、分类原则的科学性和数据的有效性。图1.2是被引次数为5次或5次以上的作者或者机构的共被引网络图。图中的节点为作者,,两个节点之间存在连接说明他们被共引过,边越粗说明两端的两个节点被共引的频次越高。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出现了两个连接并不紧密的共被引网络。一个是以郑成思为核心的中国学者的网络,一个以外国学者为主体的网络。

共现,关键词


图1.3关键词共现网络Fig1.3TheNetworkofCo一keyword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边的粗细与对应的两个关键词共现的次数成正比。可以里有两个很明显的连接较紧密的部分,代表着两个不同的研究主题。网络上面的以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为核心,从围绕在它们周围的关键词可以看出这一部分是一10一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0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盛亚;孔莎莎;;中国知识产权政策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年11期

2 代风;顾新建;胡恒杰;祁国宁;张玉梅;王海军;;基于网络的专利管理信息和决策平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10期

3 韩娅玲;;专利制度功效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

本文编号:2681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81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2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