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论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影响因素及其评估模型

发布时间:2020-05-26 12:48
【摘要】: 随着技术复杂性的加剧,技术转移不仅要转移显性的技术知识如操作性技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转移那些更具挑战性的、难以模仿的原理性技术知识和管理性技术知识。在实际的技术转移活动中,技术提供方只提供技术产品的图纸等外观性尺寸和生产相关的部分显性知识类技术资料,这是远远不够的。挖掘关键产品部件的研发原理、研发人员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法等隐藏在研发员工头脑中的技术诀窍类隐性知识,充分发挥这些隐性知识的作用,才是提高技术转移效果的关键。 本文在隐性知识管理理论以及技术转移理论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指出技术转移的有效实现取决于隐性知识转化,并全面地分析了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认为评估体系是管理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隐藏在人们的头脑、组织文化中的难以编码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难度较大且难以把握,因此,一个企业要提高其技术转移项目的水平,需要关注此过程中影响隐性知识转化的因素,更要找到隐性知识转化中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及时采取预防或补救措施,使隐性知识转化达到最佳状态。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的系统性评估方法,这对更好地把握、控制此类知识转化以及技术转移项目有效实现是有重要意义的。由此,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影响因素的评估并建立了评估模型,利用模型中所建立的评估体系,试图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和重要性排序,从而对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影响度大小进行评估。在案例分析中对相关因素的影响分析以及评估模型进行检验和结果解释,并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隐性知识管理的背景下对技术转移的探索提供理论和工具支撑。
【图文】:

研究思路,技术转移


主要运用的方法是逻辑分析法,写作过程中采用了理论研究与经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相结合、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相结合,从抽象综合、由形式逻辑到数理逻辑等方法,运用数学建模等手段,对识转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构建和运用上,学、科技政策与策略管理、企业管理学、技术创新经济学、数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在具体研究方法的应用上,根据论文各点,分别采用了引介评论、理论思辨、学科借鉴等方法。本思路首先从理论角度来探讨隐性知识以及技术转移的相关研究,在此识转化对技术转移的重要意义,认为技术转移的有效性取决于隐此为出发点,系统地分析了模型中分析了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般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估模型,然后通过案例研究来分析和解释所建立的评估模型。图思路。

技术转移,性知识,影响因素,隐性知识


织内意境和组织外意境;知识转移的过移知识相关的能力被接受方消化吸收移数据和信息的任何一种方法,从结。Jeffrey 和 Bing-Sheng Teng(2003)从四个方面的因素,,即知识源(source)、知及转移情境(context)[72]。朱方伟等研究所引进的技术的过程,实现技术提供影响因素研究有所不同,从隐性知识结合隐性知识所特有的性质,而本文基础上,该部分在围绕技术转移过程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响因素时,主要从五个方面切入:技方要素、转移载体要素和环境要素。转化影响因素。这五个要素之间的关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丽娟;邵沛炯;;优化技术转移体系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J];安徽科技;2011年07期

2 ;上船院获“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J];船舶设计通讯;2011年01期

3 ;中国恩菲被科技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J];中国有色冶金;2011年04期

4 张怡;沈寅;;创新驿站技术转移服务机制初探[J];安徽科技;2011年07期

5 厉春雷;;基于知识创造视角的技术转移研究:概念、特征与动力机制[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6 粱文澜;;谱写高新技术交易新篇章——南方市场案例研究[J];广东科技;2011年15期

7 孙红燕;刘志迎;;国际代工中的技术转移:过程、动机与效应[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6期

8 胡国杰;全赛虎;;高职“形势与政策”教师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9 常海星;;高校向企业技术转移存在问题与对策[J];江苏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10 万敏;;长三角地区技术创新联动机制研究[J];理论建设;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政;;技术转移中政府职能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林忠;鞠蕾;;组织隐性知识积累路径研究:基于演化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郭春霞;张启良;;隐性知识与军校学报编辑能力的提升[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Ⅳ)——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第15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志远;谭跃进;;基于案例推理技术在隐性知识获取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杨湘浩;刘云;;基于人才流动的企业隐性知识传播模型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石小丽;;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7 李钒;;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转移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张陆;吴永忠;;对隐性知识的再认识:从知识转化到知识循环[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章琰;;技术转移中的知识流和知识产权分析[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10 周李莉;司虎克;赵丙军;朱昆;秦曼;;论竞技体育教练员隐性知识的转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伟邋刘欣 李楠楠;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N];经理日报;2008年

2 徐文富;持续深化技术转移 积极发展咨询事业[N];福建科技报;2008年

3 记者 蔡玉高;中国迎来跨国技术转移机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记者 叶桂华 通讯员 刘月青 王晓芹;我市签下3个跨国技术转移项目[N];泰州日报;2008年

5 周润健;中国技术转移已具相当规模[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年

6 蔡玉高;江苏首届跨国技术转移大会签约38个项目[N];医药经济报;2008年

7 记者 刘晓军;北京推介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良 实习生 王昀;联合国南南技术转移基地在沪奠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上官子木;隐性知识教育缺失的代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科报;曹健林:中国技术转移已具相当规模[N];江苏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知识粘性与技术转移绩效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王会良;大学技术转移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叶宝忠;基于技术转移集合体模式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创新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朴商天;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范黎波;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企业学习战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6 谢辉;组织隐性知识整合及扩散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陈永奇;欠发达地区技术转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8 田硕;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冯春丽;跨国公司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杨文娇;隐性知识的结构及其获得的有效途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强;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转化障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黎仁惠;论技术转移中隐性知识转化影响因素及其评估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吕剑;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郑玉荣;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系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张旭;基于社会网络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季旭;研发团队的非正式组织及其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唐乙斌;隐性知识传播的微分动力学模型[D];西华大学;2011年

8 胡伟;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黄健;半导体企业PD的技术转移[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陈昕;国有企业内部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1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681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9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