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武汉自然博物馆(筹)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3 10:36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期,但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仍然较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随着我国新一轮自然博物馆建设高潮的到来,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新建自然博物馆的科普教育活动水平。我国新建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亟需科学的科普教育活动理论的指导,“体验式学习”就是众多成熟的科普教育理论之一,也是非常适合“非正规教育”场所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目前,“体验式学习”理论在国内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设计中运用得还不多。本研究是基于笔者实习期间参与武汉自然博物馆筹建时对该馆“科普空间”科普教育活动的设计经历。本文以武汉自然博物馆(筹)“科普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着重分析了我国当前自然博物馆“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实习经历和武汉自然博物馆的实际情况为该馆“科普空间”的“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设计提出了几点启示;为该馆设计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的案例,并就每一个活动案例做了详细的说明。本文具有研究视角和设计理念的创新,旨在完善武汉自然博物馆(筹)的科普教育功能,为武汉自然博物馆(筹)后期开馆后“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武汉自然博物馆(筹)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同时也为我国新建自然博物馆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315
【图文】:

探索角,青少年,绿叶,实验室


儿童更好的参与体验,让孩子们享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博物馆实验室里给青少年模拟创设出科学家做实验探索真理的情景,这也是“体验式”科普教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即“多情景体验”。在亲自动手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又渗透着另一个重要因素即“游戏体验”,青少年儿童第一次接触到显微镜必定会很好奇会去拨弄玩仪器,这是孩子的天性。此时博物馆老师应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合理引导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任务上。当青少年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叶片的细胞时必定会惊奇,会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体验式学习”或者是“非正式学习”虽然不像学校正规教育那样突出教师的作用,但是高效的“体验式学习”也是需要优秀的引导者。博物馆的老师要注意引导青少年去思考,反思实验结果,也要及时做好活动之后的评测工作,而不是让青少年盲目的去“玩”实验器材,什么也没有学到,更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授课,这一点仍然在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中常见。

自然博物馆,上海,特色活动,活动观


图 3-2 青少年儿童正专注于彩绘上海自然博物馆海自然博物馆是上海科技馆的分馆,该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螺”的屋面覆盖绿色植物,静动有致的建筑犹如一只“绿螺”。①海自然博物馆新馆于 2015 年 4 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上海市乃至华东地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作为亚洲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上海自然博物十分重视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发,馆内建有 1200 3〉摹疤剿髦行摹薄:W匀徊┪锕荨疤剿髦行摹庇涤卸喔鍪笛槭液椭魈饨淌遥D昕苟嗥战逃疃8霉菝吭露蓟崽崆霸谕虾凸菽诠页龅痹潞拖略碌幕疃壑谔崆傲私獠┪锕莼疃粘獭D壳埃虾W匀徊┪锕菀丫纬闪艘坏奶厣疃纾郝搪萁蔡谩⑿⌒〔┪锛摇⒆匀惶剿饕贫翁谩⒒恕⒁黄鹆牧陌梢约白匀环糯缶档然疃

本文编号:2727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27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5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