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垃圾分类互动展品设计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315
【图文】:
图 1 杭州低碳馆垃圾分类展品科技馆中的垃圾宝贝展项由一套多媒体装置、设置有检测传感和垃圾模型等组成。该展品主要目的是让观众了解垃圾回收利展品不仅仅展示了垃圾的分类,也将垃圾后续回收利用和加工一定程度提高了受众的垃圾分类意识、资源回收利用的意识、在参观期间,受众仅是参观并没有亲自动手参与,达不到很好科技馆中“垃圾如何分类回收”,该项展品放置于儿童乐园展。主要的操作步骤是(1)操作者需要先按下开始按钮,倒计时节;(2)屏幕中出现各种生活中常见垃圾,操作者需要将垃圾戏结束后,60 分以下者要继续努力。发现,该项展品几乎无人问津,笔者总结了以下几条原因:游
图 2 武汉科技馆-垃圾如何分类回收 年中美科技馆馆长论坛”上,徐善衍提到,关于垃圾分类互动理念截然不同。国内注重机械展品的展示,而非受众亲自体验械物旁边参观或者是隔着玻璃罩观望,他们仅仅知道这是一个品,至于垃圾怎么分类、如何进行分类,受众并不清楚,因此圾分类展品的展教效果不佳。相反,国外注重“人”这个行为动都是为人服务的,在科技馆中,同样承载垃圾分类知识播媒众亲自参与,自己动手去进行垃圾分类。徐善衍倡导后者的设,他认为科技馆作为非正式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注重的是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展品设计中,一定性,只有让受众参与体验和互动,才能实现展品应有的展示效。由此可见,国外科技馆在进行垃圾分类教育时,更加注重参景操作,强调“人”这个行为主体。
图 3 国外某科技馆垃圾分类展品总结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研究展品设计的文章较多,其中关于展品方法、设计原则的介绍也比较详尽,这就为本文展品设计与制作了坚实的保障。国内外关于 RFID 识别技术的研究相对成熟,应用,如交通、医疗、跟踪、物流、处理数据等领域,并且取得了很科技馆展品设计方面对 RFID 识别技术的应用还是比较局限,这就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实地考察各大科技馆,可知现阶段科技馆中关于垃圾分类的展品数量少,很多科技馆根本没有开设该展项;以简单的 APP 游戏为作鼠标,很难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设备陈旧,操作不灵敏展示形式,互动性不好;过度强调技术,将公众的视觉活动局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京:打一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战[J];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20期
2 柳枢;;在英国体验垃圾分类[J];国际市场;2011年09期
3 刘梅;;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4 贺江;梁财先;;西北地区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思考——以青海地区为例[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Z1期
5 ;简讯[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3年04期
6 高润琛;戴纪瑶;;杭州垃圾分类调查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21期
7 张雪凌;;论日本垃圾分类处理[J];商;2013年22期
8 ;垃圾分类做得好可获补贴[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年Z1期
9 张依然;;垃圾分类离我们有多远[J];东北之窗;2011年18期
10 ;垃圾分类尤需全社会参与[J];环境经济;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赵雪梅;;加速垃圾分类管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2 沈亚婷;宋硕薇;;固体废物回收监管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及政策建议[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3 王婷婷;王笃明;郑燕;;垃圾分类标识的可用性评价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林锦铌;;垃圾分类处理综述[A];福建省农业机械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志英;夏新明;刘冬冬;;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分类收费制度分析[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6 解利剑;周素红;闫小培;;基于ISWM理念的生活垃圾分类研究——以深圳市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矫学成;王贵林;;国外环境保护的做法与经验借鉴[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粟;尽快推广垃圾分类[N];北京日报;2003年
2 ;垃圾分类操作建议[N];中国环境报;2002年
3 李京;在日本看垃圾分类[N];中国环境报;2002年
4 王振武;广州五年后将出台垃圾分类法规[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江汉区大兴一路13号 方天吉 武汉市花桥小区 赵应繁 白沙洲长利玻璃有限公司 王伟 武昌花园山4号 唐莉 中国地大资源学院 王建刚 江汉区三眼桥路169号 罗小琼;垃圾分类如何来做[N];长江日报;2005年
6 记者 汤璇 通讯员 廖启光 蒋明 王鹏翔;垃圾分类将有部颁标准[N];广东建设报;2004年
7 广州 黄春景;垃圾分类光靠民间完成还不够[N];经理日报;2005年
8 ;垃圾分类处理难在哪[N];人民日报;2003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韩辉;垃圾分类投放,何时习惯成自然[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徐毅儿 通讯员 袁效安;垃圾分类箱应该改一改[N];信息时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静;科技馆垃圾分类互动展品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邵艺;政府主导型环境公益行动的媒体传播效果调查[D];南京大学;2013年
3 李曼;广州市某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4 谢玉斐;地方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困境[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6年
5 段加保;地方政府城乡环卫公共服务购买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6 杨婧雯;杭州市垃圾分类全流程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7 杨柳;高校垃圾分类系统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8 张克忠;城市垃圾分类科普活动策划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曹希;广州市生活垃圾治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年
10 黎文杰;广州市垃圾分类政策落实难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58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5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