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环境对基础研究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15:14
【摘要】:作为科学之本和技术之源,基础研究被视为一个国家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从万尼瓦尔·布什的线性模式到罗森伯格、斯托克斯等人提出的非线性模式,对基础研究的认识呈现“多元化”态势。营造有利于源头创新的科研环境以提升基础研究的绩效,成为世界各国基础研究发展战略的核心。我国正在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研环境成为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瓶颈因素,亟需对科研环境对提升基础研究绩效的作用进行研究。本论文通过深入研究科研环境对基础研究绩效的影响机理,全面认识基础研究的绩效产出模式,透视科研环境诸因素对基础研究绩效的作用机制,为政府及其他基础研究管理部门致力于优化科研环境的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以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以科研环境、知识创造、基础研究绩效三个核心概念为基础,系统研究科研环境通过知识创造中介对基础研究绩效的影响机制。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管理政策进行了解读与比较。然后以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励(一等奖或二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员及其研究团队成员为对象,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并使用调查数据对科研环境对基础研究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随着基础研究发展中新的“科学的社会契约”形成,基础研究需要考虑如何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国家资源配置方式的新动向相适应,其绩效问题应得到关注。世界各国对基础研究的态度,已经从传统的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逐渐转向兼顾和强调基础研究的知识转化和应用、资助需求导向或应用目标驱动的基础研究。在此背景下,基础研究产出也从传统意义上单纯追求公开发表的科学发现,逐渐发展到更加注重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化、专利成果商业化与产业化的新思路。 2.科研环境并非简单的物质条件,主要由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合作环境构成。各子环境对基础研究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物质环境为基础研究提供投入前提和物质保障,制度环境规范资源配置、引领评价导向,文化环境涵养科学精神、孵育创新思想,合作环境则有助于研究过程中对多学科、多元化信息与知识的集成。 3.科研环境对基础研究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加以体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科研物质环境和合作环境对知识创造过程存在正向影响关系,尽管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对基础研究绩效的影响关系没有得到验证,但从拟合图可看出,我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对知识创造过程存在一定负面效应,有必要在未来的科研环境管理中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而知识创造过程与基础研究绩效之间存在负效应,说明创新团队的知识创造在知识获取途径、知识获取成本、与外部组织的协调、知识共享与转移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些困难阻碍了我国高层次研究团队的基础研究绩效。 科学研究环境的优劣是保障基础研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从宏观层面开展科研环境对基础研究绩效影响的这一政策焦点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目前研究空白,对研究团队的知识创造与协同、基础研究管理如何突破传统惯性的方向性探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1)对基础研究如何实现内在“卓越”与外在“影响”并重提出了新的解读;(2)对科研环境、知识创造过程、基础研究绩效的内涵及其国际政策趋势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3)对科研环境、知识创造、基础研究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322
【图文】:
图1.2我国基础研究总经费及占GDP比例变化趋势(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财政部网站公布数据统计)在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近年来开始关注基础研究的产出绩效。通常认为,一个国家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基础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人们往往以此角度来分析特定国家的基础研究绩效表现。从这一视角看,我国基础研究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整体表现”提出,我国科技论文占全球份额从2003年的5. 62%增长至2013年的13. 5%。科技论文总量2006年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第2位,论文10年总被引次数逐年同步递增,2004年至2014年9月论文共被引1037.01万次,居世界第4位(前3名为美国、英国、德国)。
图1. 4我国科学家发表科技论文总被引数及排名(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4》)2013年3月,汤森路透发布的《走向强盛的金砖国家》报告显示,中国的影响力论文数量大幅增加(见表1.2)。表1. 2金转国家引文影响力与世界引文影响力平均水平的比较年份 巴西 俄罗斯 印度 中国 韩国~在国家高被在国家在国家高被在国家高被在国被论文产引论论文产 被 论文产引论论文产引论论文产引 出中的文数出中的 引 出中的文数出中的文数出中的论 百分比 百分比 论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文 文数 数2002 56 0. 43 92 0.35 68 0. 36 262 0. 66 110 0. 642003 71 0. 49 86 0.33 77 0. 36 334 0. 7 127 0.62004 73 0.48 103 0.41 101 0. 47 363 0. 66 143 0. 632005 98 0. 55 106 0. 41 108 0.41 514 0. 7 181 0. 652006 94 0. 49 91 0. 41 110 0.4 563 0.68 152 0.542007 98 0.5 106 0. 41 124 0. 42 618 0. 68 202 0. 74
我国为7. 57次/篇,世界平均11. 05次/篇,美国16. 58次(如图1.6、图1.7所示)。二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偏少、尚属‘‘星星之火”,部分学科和领域还处于跟踪阶段。即使是论文产出引文排名靠前的学科领域,也缺乏开创重要新兴学科和方向、引领世界发展的能力。三是科研队伍中引领科学14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322
【图文】:
图1.2我国基础研究总经费及占GDP比例变化趋势(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财政部网站公布数据统计)在投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近年来开始关注基础研究的产出绩效。通常认为,一个国家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基础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人们往往以此角度来分析特定国家的基础研究绩效表现。从这一视角看,我国基础研究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整体表现”提出,我国科技论文占全球份额从2003年的5. 62%增长至2013年的13. 5%。科技论文总量2006年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第2位,论文10年总被引次数逐年同步递增,2004年至2014年9月论文共被引1037.01万次,居世界第4位(前3名为美国、英国、德国)。
图1. 4我国科学家发表科技论文总被引数及排名(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014》)2013年3月,汤森路透发布的《走向强盛的金砖国家》报告显示,中国的影响力论文数量大幅增加(见表1.2)。表1. 2金转国家引文影响力与世界引文影响力平均水平的比较年份 巴西 俄罗斯 印度 中国 韩国~在国家高被在国家在国家高被在国家高被在国被论文产引论论文产 被 论文产引论论文产引论论文产引 出中的文数出中的 引 出中的文数出中的文数出中的论 百分比 百分比 论 百分比 百分比 百分文 文数 数2002 56 0. 43 92 0.35 68 0. 36 262 0. 66 110 0. 642003 71 0. 49 86 0.33 77 0. 36 334 0. 7 127 0.62004 73 0.48 103 0.41 101 0. 47 363 0. 66 143 0. 632005 98 0. 55 106 0. 41 108 0.41 514 0. 7 181 0. 652006 94 0. 49 91 0. 41 110 0.4 563 0.68 152 0.542007 98 0.5 106 0. 41 124 0. 42 618 0. 68 202 0. 74
我国为7. 57次/篇,世界平均11. 05次/篇,美国16. 58次(如图1.6、图1.7所示)。二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偏少、尚属‘‘星星之火”,部分学科和领域还处于跟踪阶段。即使是论文产出引文排名靠前的学科领域,也缺乏开创重要新兴学科和方向、引领世界发展的能力。三是科研队伍中引领科学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成长;;默顿和齐曼的“科学共同体”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2 徐昭明;;知识创造、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关系之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22期
3 孙健敏;冯静颖;;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环境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4期
4 卢明纯;;组织学习、知识创造与绩效的关系:中南地区企业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0年07期
5 黄艳红;;用宽松科研环境确保有效创新时间——访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教授[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6 高锡荣;张薇;陈流汀;;科研政策对高校教师学术创新的引导效应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年12期
7 曾文婕;;关注“知识创造”:技术支持学习的新诉求[J];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07期
8 汪兆军,吕永波,方素梅;基础研究科研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9 徐t
本文编号:2765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65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