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创新的动力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G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力民;;基于知识联盟的集群企业知识创新动力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9年01期
2 徐岚;;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提升探讨[J];现代商业;2009年08期
3 徐建中;荆玲玲;陆军;;知识管理促进技术创新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1期
4 焦辉;试论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与运作机制[J];世界采矿快报;2000年06期
5 程红莉;;知识创造场的动力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4期
6 衣媛;;浅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4期
7 芮明杰;刘明宇;;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整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1期
8 纪玉山;张忠宇;;科技创新体系的动力机制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9 王安岭;强化乡镇企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再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1995年04期
10 王雷;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发挥双重动力机制的作用[J];党政干部学刊;199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馨;;从模仿到创新的双模态动力机制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王培林;;组织学习推动企业知识创新运行[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3 任晓明;;科学建构知识创新的逻辑[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4 何传启;张凤;;知识创新与经济现代化[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姜博;宋戈;赵映慧;;东北城市密集区空间相互作用及其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杜瑞婷;;试谈知识创新与知识信息管理[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陈劲;张学文;王翠霞;;面向自主创新的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与政策设计[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郭华;齐淑娟;;网络环境下更要注重创新[A];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柳洲;陈士俊;;试析学术会议及其知识创新机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刘文新;;辽中南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庭宾;中国未来30年的动力机制希望已现[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张爱勤;完善环境建设的动力机制[N];光明日报;2003年
3 王燕宁 通讯员 陈苏;全力搭建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平台[N];科技日报;2005年
4 记者张学全、实习生唐晓容;中科院上海分院知识创新 一批成果已达到国际水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5 本报记者 葛洪才;知识创新决定国家科技领导地位[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记者 王春;全面推进知识创新试点[N];科技日报;2001年
7 记者 木佳;中科院推进知识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8 杨选良邋张炜;构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N];科技日报;2007年
9 卫国邋宋宏;构造经济圈的动力机制[N];安徽日报;2007年
10 李建华;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动力机制[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吕军;企业知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陈大龙;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知识型动力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周勇士;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夏晶;高校知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张会新;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冯晓莉;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田安意;企业信息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黄元生;技术创新社会动因的经济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10 孙启萌;我国家电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桔红;论知识创新的动力机制[D];中南大学;2002年
2 王璐佳;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D];中南大学;2005年
3 王力;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心刚;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余红兵;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物流园区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海金梅;基于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赵纯;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施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葛永林;生物进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于琛琛;合作研发知识创新管理关键因素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郑寒;知识联盟中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4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7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