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罗马俱乐部思想变迁评述

发布时间:2020-08-21 17:08
【摘要】: 罗马俱乐部是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成立的非官方的国际性学术研究团体,它首创了对威胁当代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的研究,在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自其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1972年)至最新报告《私有化的局限》(2005年)止,罗马俱乐部已走过近四十个春秋。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其视域在不断地扩展,关注焦点在不断转化,观念层次也逐渐深化与升华。从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令世界警醒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开始,围绕着全球问题展开了系列研究,其视角也从对“物理极限”的聚集性研究逐步扩大到对“社会极限”的非聚集性研究,并将经济、生态、社会、政治、文化、人等多方面要素全面考虑,它所提出的众多理论和思想,成为了人类“全球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奠基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文试图对罗马俱乐部的发展历程及其思想变迁做整体的梳理和解读,使其尽可能对罗马俱乐部的整体思想有更加详尽、清晰、完整地认识,呈现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罗马俱乐部。 本文拟以时间为“经”,以罗马俱乐部的思想为“纬”,在对其系列著作的解读中将罗马俱乐部对“全球问题”的研究及其整体思想归纳为发展观、价值观、科技观及全球观。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书架[J];中国科技投资;2011年07期

2 李东燕;;联合国提升在全球的“核”作用[J];决策与信息;2011年08期

3 李晓妍;;巴西:农业悲观主义的滑铁卢[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1年08期

4 卢苑霞;;大学生全球意识培育探究[J];中国市场;2011年32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中英;;超级都市的危机、“软实力”和全球问题[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何贤杰;;资源、全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秦麟征;;增长的极限——国际著名未来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的发展观[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元晓庆;;谈地理奥赛题目的特点[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高培庆;;工业电机的摩擦学设计和轴承的润滑优化实践[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6 ;回收纤维市场——全球供应和中国需求状况[A];2003中国造纸学会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7 马宾;;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姚裕群;;建设生态社会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胡小伟;;信义关公与可持续发展[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武亦文;;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及立法选择[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建友;解决全球问题离不开美中合作[N];中国联合商报;2009年

2 韩涛;20年解决20个全球问题[N];中国邮政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傅云威;不应把全球问题归结为中国问题[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熊大芾;高血脂全球问题[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记者 陶冶;美财长盖特纳在京承诺削减财赤[N];金融时报;2009年

6 记者 张介岭;潘基文呼吁采取对策防治荒漠化[N];经济日报;2009年

7 Christine Marie Nielsen 长城伟业期货 牟晓鸣 编译;清算:一个重要的全球问题[N];期货日报;2009年

8 记者 袁蓉君;G20成为解决全球问题平台[N];金融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辉;解决全球问题靠世界合力[N];福建日报;2007年

10 吴刚平;道德教育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型[N];湖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2 龚臣;人类资源供给与需求增长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王明生;国际安全机制与当代中国[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志刚;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D];吉林大学;2007年

6 朱麟飞;后现代社会视野下的消费方式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道云;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二勋;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及案例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钱春元;美国私人基金会与美中关系——兼论国际政治社会化[D];外交学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讯;罗马俱乐部带来的文明观念的转变[D];山东大学;2009年

2 高畅;罗马俱乐部思想变迁评述[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李宏勇;从交往理性看全球问题的出路[D];山西大学;2005年

4 李琴;增长极限论中关于人类生存矛盾的启迪[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倪建芳;“中国的减贫经验”与全球治理[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凯一;全球伦理可能的路径[D];苏州大学;2007年

7 徐珊珊;当代全球问题的现状及缓解其负面影响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鹏举;利益让渡与全球可持续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陈鹏飞;生态美学:理论基础及其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丽杰;尼克松时期美国麻醉品外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99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799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