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大科技发展规划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2 05:3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国际竞争的核心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成为影响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规划作为政府直接参与、实现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主要目标的有力手段,是为解决科学技术存在的问题而做出的指导性的原则和纲要性的宏观任务,也是为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方案体系,它规定了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确定了科学技术研究的道路,所以研究国家的科技发展规划对于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竞争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的重大科技发展规划已经经历了五十一年的历程,科学技术在发展,它的发展受不同时期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国家的重大科技规划也是由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情况的制约在不断地调整,国家出台的每一阶段的科技规划既具有前一阶段科技规划的某些继承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是对前一阶段科技规划的创新和发展。科技规划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历次重大科技发展规划都是当时的社会各个方面的一种缩影,每一阶段新颁布的科技规划对前一阶段科技规划某些内容的废除和调整,都是具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深层次原因的,这些重大科技发展规划尽管有些具有认识上的局限性例如建国初期的十二年规划和紧接着颁布的十年科技发展规划,但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我国重大科技发展规划概述
2.1 重大科技发展规划概念
2.2 本文中我国重大科技规划选取标准
2.3 我国出台的重大科技发展规划
3 我国的历次重大科技发展规划
3.1 科技规划的初步探索时期
3.1.1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3.1.2 《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3.2 科技规划的改革完善时期
3.2.1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3.2.2 《1986-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3.2.3 《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
3.3 科技规划发展的新时期
3.3.1 《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3.3.2 《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4 我国重大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演变特点
4.1 科技发展内涵的演变
4.2 技术引进模式的探索
4.2.1 对苏联模式的模仿
4.2.2 被动的技术引进
4.2.3 主动的国际技术交流
4.3 科技管理方式上的更新
4.3.1 科技管理方式的初步建立
4.3.2 科技管理方式的进一步变革
5 重大科技规划演变原因分析
5.1 国家战略重点的转移
5.1.1 以国防建设为中心
5.1.2 全面面向经济建设
5.1.3 知识经济下重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5.2 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形式的变化
5.2.1 建国初期的重工业经济特点
5.2.2 七十年代的经济改革
5.2.3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经济特点
5.3 研发力量分布格局的调整
5.3.1 计划体制下的研发布局
5.3.2 改革以后的研发新格局
5.4 科技体制的转变
5.4.1 科技体制的初步建立
5.4.2 科技体制改革的开展
5.4.3 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
5.4.4 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新任务
5.5 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化
5.5.1 科技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5.5.2 传统的技术实用性与科技创新
5.5.3 大科学背景下的科学发展观
6 今后制定科技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6.1 科技规划的制定要与社会的承载力相适应
6.2 科学选择与政治决策的有效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J]. 夏红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6)
[2]“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制定、作用及其启示[J]. 胡维佳.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03)
[3]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式“大科学”体制[J]. 段治文,钟学敏. 天津社会科学. 2006(02)
[4]共和国7个科技规划回放[J]. 李会平. 创新科技. 2006(03)
[5]中国科技体制的历史回顾与当前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J]. 许杰. 科技广场. 2005(09)
[6]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过渡性特征及其对发展的影响[J]. 任红玉. 学习论坛. 2005(08)
[7]论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J]. 姜晓秋. 社会科学辑刊. 2005(04)
[8]发达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选择[J]. 姚英,梁进杰,陈建. 科学与管理. 2004(06)
[9]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布局研究[J]. 唐根年,徐维祥. 经济地理. 2004(05)
[10]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 吴明峰. 发展研究. 2004(09)
本文编号:2931226
【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我国重大科技发展规划概述
2.1 重大科技发展规划概念
2.2 本文中我国重大科技规划选取标准
2.3 我国出台的重大科技发展规划
3 我国的历次重大科技发展规划
3.1 科技规划的初步探索时期
3.1.1 《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3.1.2 《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3.2 科技规划的改革完善时期
3.2.1 《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3.2.2 《1986-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3.2.3 《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
3.3 科技规划发展的新时期
3.3.1 《全国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到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3.3.2 《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4 我国重大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演变特点
4.1 科技发展内涵的演变
4.2 技术引进模式的探索
4.2.1 对苏联模式的模仿
4.2.2 被动的技术引进
4.2.3 主动的国际技术交流
4.3 科技管理方式上的更新
4.3.1 科技管理方式的初步建立
4.3.2 科技管理方式的进一步变革
5 重大科技规划演变原因分析
5.1 国家战略重点的转移
5.1.1 以国防建设为中心
5.1.2 全面面向经济建设
5.1.3 知识经济下重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5.2 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形式的变化
5.2.1 建国初期的重工业经济特点
5.2.2 七十年代的经济改革
5.2.3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经济特点
5.3 研发力量分布格局的调整
5.3.1 计划体制下的研发布局
5.3.2 改革以后的研发新格局
5.4 科技体制的转变
5.4.1 科技体制的初步建立
5.4.2 科技体制改革的开展
5.4.3 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
5.4.4 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的新任务
5.5 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深化
5.5.1 科技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5.5.2 传统的技术实用性与科技创新
5.5.3 大科学背景下的科学发展观
6 今后制定科技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6.1 科技规划的制定要与社会的承载力相适应
6.2 科学选择与政治决策的有效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J]. 夏红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6)
[2]“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制定、作用及其启示[J]. 胡维佳.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6(03)
[3]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式“大科学”体制[J]. 段治文,钟学敏. 天津社会科学. 2006(02)
[4]共和国7个科技规划回放[J]. 李会平. 创新科技. 2006(03)
[5]中国科技体制的历史回顾与当前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J]. 许杰. 科技广场. 2005(09)
[6]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过渡性特征及其对发展的影响[J]. 任红玉. 学习论坛. 2005(08)
[7]论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J]. 姜晓秋. 社会科学辑刊. 2005(04)
[8]发达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选择[J]. 姚英,梁进杰,陈建. 科学与管理. 2004(06)
[9]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空间布局研究[J]. 唐根年,徐维祥. 经济地理. 2004(05)
[10]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 吴明峰. 发展研究. 2004(09)
本文编号:293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93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