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3 08:59
目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及各地区所研究的热门论题;科技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而科技创新绩效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利用科技资源水平的显著性标志。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各地区围绕科技创新不断调整科技政策、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制等。辽宁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也不甘落后,但是由于客观的、历史的原因,辽宁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充分体现,科技创新绩效需待提高。如何切实有效地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搞好科技创新工作,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辽宁省科学计划项目“科技创新评价体系与提高科技创新绩效的路径研究”,进行了研究。论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外科技创新研究和发展的基本情况,首先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上各项指标数值的变动,作为数据集合,在这种宏观背景下,评价辽宁省的科技创新绩效具有客观性;然后建立评价模型、选取评价指标和评价单元。文章选取了10个与辽宁省对等的单元,横向采集数据,以2004年的5项指标作为输入,2005年的6项指标作为输出,对各个区域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排名,总体评价了辽宁省科技创新能力。以此为基础,根据经济生产函数...
【文章来源】: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理论依据
1.3.1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
1.3.2 经济增长理论
1.3.3 增长极理论
1.4 课题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及辽宁科技创新绩效评价
2.1 科技创新及科技创新绩效的基本内涵界定
2.2 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2.2.1 科技投入指标分析
2.2.2 科技产出指标分析
2.3 辽宁省科技创新绩效评价
2.3.1 评价模型的建立
2.3.2 评价指标设置与计算
2.3.3 评价结果分析
第3章 阻碍辽宁省科技创新绩效提高的因素分析
3.1 科技人才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科技人才的数量
3.1.2 人才的结构
3.1.3 人才的机制建设
3.2 资金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
3.2.2 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3.2.3 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3.3 辽宁科技管理体制分析
3.3.1 产学研合作现状
3.3.2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3.3.3 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建设
第4章 国内外提高科技创新绩效经验借鉴
4.1 国外经验借鉴
4.1.1 选取的依据
4.1.2 德国促进科技创新的经验
4.1.3 韩国科技发展战略
4.1.4 德国和韩国对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绩效的启示
4.2 国内经验借鉴
4.2.1 选取的依据
4.2.2 上海技术服务的发展
4.2.3 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做法
4.2.4 上海、广东省对辽宁的启示
第5章 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绩效的对策
5.1 加强人才建设,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5.1.1 树立与振兴辽宁相适应的人才理念
5.1.2 建立市场取向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5.1.3 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资源引进机制
5.1.4 建立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使用机制
5.2 加强投资环境建设
5.2.1 优化服务环境
5.2.2 优化法制环境
5.2.3 优化政策环境
5.2.4 优化行政环境
5.2.5 优化人文环境
5.3 加强对科技财政投入的监管
5.3.1 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科技统筹规划及法规建设
5.3.2 强化政府对重大科技项目的监管和评价工作
5.3.3 集中科技资源,攻克科技难题
5.3.4 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管理控制,提高资金效益
5.4 促进辽宁产学研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5.5 加强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系统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的途径探讨[J]. 张德英.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2]关于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思考[J]. 胡晓航,李明泽.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Z1)
[3]试论我国科技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J]. 沈律.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S1)
[4]辽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研究[J]. 张晓芬,张大英.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5]“十一五”时期辽宁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取向[J]. 程海,刘玲. 地方财政研究. 2006(04)
[6]科技发展模式、规律和趋势初探[J]. 马明辉. 中国科技信息. 2006(07)
[7]中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孙红梅,师萍,杨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8]上海发展R&D产业的战略思考[J]. 张仁开. 城市. 2006(03)
[9]韩国科技创新[J]. 乔新生.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6(01)
[10]外商直接投资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J]. 刘秀玲,王昕,宋玉才.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06)
本文编号:2994940
【文章来源】: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理论依据
1.3.1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
1.3.2 经济增长理论
1.3.3 增长极理论
1.4 课题研究方法和主要思路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及辽宁科技创新绩效评价
2.1 科技创新及科技创新绩效的基本内涵界定
2.2 我国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2.2.1 科技投入指标分析
2.2.2 科技产出指标分析
2.3 辽宁省科技创新绩效评价
2.3.1 评价模型的建立
2.3.2 评价指标设置与计算
2.3.3 评价结果分析
第3章 阻碍辽宁省科技创新绩效提高的因素分析
3.1 科技人才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科技人才的数量
3.1.2 人才的结构
3.1.3 人才的机制建设
3.2 资金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
3.2.2 招商引资存在问题
3.2.3 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3.3 辽宁科技管理体制分析
3.3.1 产学研合作现状
3.3.2 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3.3.3 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建设
第4章 国内外提高科技创新绩效经验借鉴
4.1 国外经验借鉴
4.1.1 选取的依据
4.1.2 德国促进科技创新的经验
4.1.3 韩国科技发展战略
4.1.4 德国和韩国对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绩效的启示
4.2 国内经验借鉴
4.2.1 选取的依据
4.2.2 上海技术服务的发展
4.2.3 广东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做法
4.2.4 上海、广东省对辽宁的启示
第5章 提高辽宁省科技创新绩效的对策
5.1 加强人才建设,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5.1.1 树立与振兴辽宁相适应的人才理念
5.1.2 建立市场取向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
5.1.3 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资源引进机制
5.1.4 建立客观公正的人才资源使用机制
5.2 加强投资环境建设
5.2.1 优化服务环境
5.2.2 优化法制环境
5.2.3 优化政策环境
5.2.4 优化行政环境
5.2.5 优化人文环境
5.3 加强对科技财政投入的监管
5.3.1 建立专门机构负责科技统筹规划及法规建设
5.3.2 强化政府对重大科技项目的监管和评价工作
5.3.3 集中科技资源,攻克科技难题
5.3.4 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管理控制,提高资金效益
5.4 促进辽宁产学研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5.5 加强科技创新中介服务系统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高校构建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体系的途径探讨[J]. 张德英.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2]关于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思考[J]. 胡晓航,李明泽.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Z1)
[3]试论我国科技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J]. 沈律.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S1)
[4]辽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研究[J]. 张晓芬,张大英.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5]“十一五”时期辽宁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取向[J]. 程海,刘玲. 地方财政研究. 2006(04)
[6]科技发展模式、规律和趋势初探[J]. 马明辉. 中国科技信息. 2006(07)
[7]中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孙红梅,师萍,杨华.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8]上海发展R&D产业的战略思考[J]. 张仁开. 城市. 2006(03)
[9]韩国科技创新[J]. 乔新生.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 2006(01)
[10]外商直接投资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J]. 刘秀玲,王昕,宋玉才.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5(06)
本文编号:2994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299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