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利产业化战略的实施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2 10:16
作为保护技术创新的一种措施的专利权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却逐渐异化为跨国公司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工具,也形成对我国企业日益严峻的挑战。我国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现已将专利战略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以期提高国家、行业及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进行我国专利产业化战略实施路径之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研究了美国、日本等专利产业化强国的成功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国家、行业、企业各层面专利制度的发展,分析目前我国在专利产业化战略实施方面成果和问题;以专利产业化的实施路径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基于知识创新和开放式创新等理论,参照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基于以上工作,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和创新性成果有:重新界定专利产业化内涵与分类;对专利产业化方面的相关词汇和指标进行了涵义确定;构建我国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专利产业化战略模型;重新界定我国专利产业化战略的实施路径,提出引导指标概念,构建专利产业化战略实施体系;从专利价值回归的角度提出开放性专利产业化路径的基本思路。本文结论对于我国专利产业化促进条例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发明专利的国内授权量和国外授权量(1997一2006年)
图3币企业专利战略分类图ngJ石Thecl翻侣汤Cad曲ofco耳幻ratepatcnts加妞盯2企业专利产业化战略的运行专利要顺利产业化,企业是关键,但在我国,企业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的比比皆是,企业未能成为专利产业化的主体。主在: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少。2005年,我国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仅为1.3美国、日本(2001年)和德国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分别达到2.82%、3.09%和2.50业的研发经费与销售收入不成比例。2005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务收入之比为0.76%,而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只有达到其销售的5%以上,才有较强的竞争力,2%只能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l%则企业极难生业中的科技人才‘所占的比重过低。在我国企业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仅占28
专利战略的企业内部环境FigJ一Tb.俪ideenvironmentofenterpn别活forPatentstrateg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轴承行业专利战略分析及思考[J]. 牛青波,叶军. 轴承. 2007(04)
[2]知识产权证券化: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J]. 李建伟. 知识产权. 2006(01)
[3]麦格昆磁公司专利战略研究(二)[J]. 和金生,王会良. 稀土信息. 2005(12)
[4]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之探讨[J]. 冯晓青.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08)
[5]企业专利战略理论研究[J]. 刘凤朝,潘雄峰,王元地. 商业研究. 2005(13)
[6]技术标准化中的公司专利战略——以Motorola为例[J]. 李玉剑,宣国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5)
[7]基于专利战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能力培育[J]. 李军,董雄报,周清华. 科技与管理. 2005(02)
[8]世界纳米专利比较分析和我国纳米专利战略研究[J]. 余翔,蒋文光.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04)
[9]移动通信产业专利分析及我国对策研究[J]. 余翔,詹爱岚. 知识产权. 2004(03)
[10]企业专利引进战略的实证分析[J]. 余翔,姚黎. 国际贸易问题. 2004(04)
硕士论文
[1]我国专利战略的政府政策研究[D]. 戴焰.浙江大学 2006
[2]国家专利战略研究[D]. 刘劲松.东南大学 2005
[3]基于东风汽车公司的汽车企业专利战略研究[D]. 陈昀.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30696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发明专利的国内授权量和国外授权量(1997一2006年)
图3币企业专利战略分类图ngJ石Thecl翻侣汤Cad曲ofco耳幻ratepatcnts加妞盯2企业专利产业化战略的运行专利要顺利产业化,企业是关键,但在我国,企业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的比比皆是,企业未能成为专利产业化的主体。主在: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少。2005年,我国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仅为1.3美国、日本(2001年)和德国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分别达到2.82%、3.09%和2.50业的研发经费与销售收入不成比例。2005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务收入之比为0.76%,而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只有达到其销售的5%以上,才有较强的竞争力,2%只能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l%则企业极难生业中的科技人才‘所占的比重过低。在我国企业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仅占28
专利战略的企业内部环境FigJ一Tb.俪ideenvironmentofenterpn别活forPatentstrategy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轴承行业专利战略分析及思考[J]. 牛青波,叶军. 轴承. 2007(04)
[2]知识产权证券化: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J]. 李建伟. 知识产权. 2006(01)
[3]麦格昆磁公司专利战略研究(二)[J]. 和金生,王会良. 稀土信息. 2005(12)
[4]企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之探讨[J]. 冯晓青.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05(08)
[5]企业专利战略理论研究[J]. 刘凤朝,潘雄峰,王元地. 商业研究. 2005(13)
[6]技术标准化中的公司专利战略——以Motorola为例[J]. 李玉剑,宣国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05)
[7]基于专利战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能力培育[J]. 李军,董雄报,周清华. 科技与管理. 2005(02)
[8]世界纳米专利比较分析和我国纳米专利战略研究[J]. 余翔,蒋文光.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4(04)
[9]移动通信产业专利分析及我国对策研究[J]. 余翔,詹爱岚. 知识产权. 2004(03)
[10]企业专利引进战略的实证分析[J]. 余翔,姚黎. 国际贸易问题. 2004(04)
硕士论文
[1]我国专利战略的政府政策研究[D]. 戴焰.浙江大学 2006
[2]国家专利战略研究[D]. 刘劲松.东南大学 2005
[3]基于东风汽车公司的汽车企业专利战略研究[D]. 陈昀.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30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030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