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年的科普创作发展:愿景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1-02-20 21:27
2006年以来,我国科普创作社会环境持续优化,创作队伍不断扩展,创作手段形式推陈出新,作品数量大幅增长、品类不断丰富,为科学普及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内容支撑。未来十五年,科普创作仍需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服务科学普及事业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从建设良好社会环境和过硬创作队伍、提升精品意识、推动科普阅读方面着力推动。
【文章来源】:科普研究. 2020,15(04)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6—2018年我国科普图书、科普期刊出版种数[10]78[11]3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需求[J]. 高宏斌,郭凤林. 科普研究. 2020(03)
[2]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报告[J]. 何薇,张超,任磊,黄乐乐. 科普研究. 2018(06)
[3]科普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特征的社会活动——对科普成果纳入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体系的思考[J]. 雷绮虹. 中国科技奖励. 2005(05)
本文编号:3043370
【文章来源】:科普研究. 2020,15(04)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6—2018年我国科普图书、科普期刊出版种数[10]78[11]3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2035年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需求[J]. 高宏斌,郭凤林. 科普研究. 2020(03)
[2]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2018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报告[J]. 何薇,张超,任磊,黄乐乐. 科普研究. 2018(06)
[3]科普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特征的社会活动——对科普成果纳入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体系的思考[J]. 雷绮虹. 中国科技奖励. 2005(05)
本文编号:30433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04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