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过程风险监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5 09:37
首先,界定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过程的概念与特征,结合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过程复杂性、地区界定性、协同创新性、灵活动态性特征及合作组建期、合作运行期、合作后的产出三个阶段,从参与主体、目标差异、协同合作、技术创新四个维度解析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系统的构建了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过程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其次,构建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过程风险评价的G-ANP方法,针对性的构建风险监控的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方法组合创新性和理论创新性。结合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多主体、跨部门、多目标等属性以及未知的、非确知的风险因素具有明显的灰性特征,构建了适合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风险评价的G-ANP方法。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评价,能够准确的对指标发生的概率的高低以及对整个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所处的风险等级水平进行界定,进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构建外智引联型团队过程风险预警模型。最后,并面向云南省部某高校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开展案例应用,检验方法与模型,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性。基于前文,辨析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确定该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所处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整体处于中等风险水平,...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的风险预警机制,为该创新团队的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对内对外合作的长久、以及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5.1 风险评价模型构建与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前文的分析,能够得出该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设计关于该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风险因素问卷调查,(在前文已有详细的阐述),根据 3.1 和 3.2 的模型以及评价方法,运用 super decision 计算风险指标的权重。风险评价值 V={很高(9),高(7),中等(5),低(3),很低(1)},邀请专家组基于案例团队的风险因素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1)在该软件中构建网络元素组和各级指标元素,根据各影响因素组之间以及自身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可以构造出基于 ANP 方法的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过程风险评价模型。如图 5.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部高校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风险监控机制研究[J]. 段万春,王鼎,许成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公平感知和团队异质性对跨文化团队成员产出影响的探索性研究[J]. 刘晓冰,冉爱晶,宋砚秋.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7(02)
[3]创业团队簇协同复杂性及关键界面识别[J]. 许成磊,王鼎,段万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05)
[4]供给侧改革驱动下创新主体异质性与创新联盟关系风险[J]. 於流芳,尹继东,许水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05)
[5]风险投资机构高管团队知识背景与高科技投资偏好[J]. 黄福广,贾西猛,田莉. 管理科学. 2016(05)
[6]层式创新团队结构效率评价内涵与方法研究[J]. 段万春,孙新乐,许成磊,王玉华,王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9)
[7]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J]. 马粤娴,严鸣,黄国华. 管理科学. 2016(03)
[8]创业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多重效应——不同创业动机中介作用的比较[J]. 史容,傅利平,殷红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9]团队嵌入关系治理的调节效应:合作创新实证[J]. 庄越,潘鹏. 科研管理. 2016(04)
[10]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研究[J]. 徐茜,岳雷,姜道奎.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5)
博士论文
[1]基于界面管理的创新团队复杂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 谢晖.昆明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65827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的风险预警机制,为该创新团队的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对内对外合作的长久、以及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5.1 风险评价模型构建与指标权重计算根据前文的分析,能够得出该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设计关于该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风险因素问卷调查,(在前文已有详细的阐述),根据 3.1 和 3.2 的模型以及评价方法,运用 super decision 计算风险指标的权重。风险评价值 V={很高(9),高(7),中等(5),低(3),很低(1)},邀请专家组基于案例团队的风险因素重要性程度进行赋值。(1)在该软件中构建网络元素组和各级指标元素,根据各影响因素组之间以及自身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可以构造出基于 ANP 方法的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过程风险评价模型。如图 5.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部高校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风险监控机制研究[J]. 段万春,王鼎,许成磊.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2]公平感知和团队异质性对跨文化团队成员产出影响的探索性研究[J]. 刘晓冰,冉爱晶,宋砚秋.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7(02)
[3]创业团队簇协同复杂性及关键界面识别[J]. 许成磊,王鼎,段万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05)
[4]供给侧改革驱动下创新主体异质性与创新联盟关系风险[J]. 於流芳,尹继东,许水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05)
[5]风险投资机构高管团队知识背景与高科技投资偏好[J]. 黄福广,贾西猛,田莉. 管理科学. 2016(05)
[6]层式创新团队结构效率评价内涵与方法研究[J]. 段万春,孙新乐,许成磊,王玉华,王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9)
[7]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J]. 马粤娴,严鸣,黄国华. 管理科学. 2016(03)
[8]创业效能感对创业意向的多重效应——不同创业动机中介作用的比较[J]. 史容,傅利平,殷红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9]团队嵌入关系治理的调节效应:合作创新实证[J]. 庄越,潘鹏. 科研管理. 2016(04)
[10]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预警机制研究[J]. 徐茜,岳雷,姜道奎. 科技管理研究. 2015(15)
博士论文
[1]基于界面管理的创新团队复杂系统运行机制研究[D]. 谢晖.昆明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65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26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