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中国高技术计划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7 15:35
  建立科学高效的国家高技术计划项目管理体系,加速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和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我国高技术计划项目的管理正在逐步采用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思想,然而在科技创新、科研效率与成果水平等方面和国外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在充分了解国内外高技术计划管理发展模式差异及其程度的基础上,通过新制度经济学分析高技术计划项目的根本制度及变革问题,进一步通过博弈分析研究如何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效率缺失问题,对高技术计划项目的宏观和微观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与设计;立足管理创新,着眼高技术计划项目管理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长效机制,引入现代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结合高技术项目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基于全程受控的过程管理、风险管理、绩效与信用评估理论方法,以及知识管理平台构建技术的研究,探讨我国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有效控制项目风险、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率、促进知识共享与技术创新的理论方法,为我国政府高技术计划项目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制度上的参考。本文着重从管理制度设计、具体运作管理和技术平台支持三个层面研究高技术计划项目管理的理论方法。通过构建以高技术计划项目管理制度为基础、科技...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中国高技术计划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国家科技评估体系的基本结构

高技术计划,综合网络,服务平台,框架模型


还与使用知识的具体场景相关11,2l。面向平台功能需求和知识共享的复杂性,本平台采用SOA的架构,引入语义本体技术,为科技综合信息服务与知识共享建立一个统一的语义交互环境。平台的整体框架结构如图7一2所示,分为四大层次,分别为:(1)分布式资源层。该层贯穿整个系统,为其他各个层次提供资源支撑,具体包括:知识库、方法/工具库、专家库、数据库等。其中知识库存储高技术计划项目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知识。方法/工具库主要是存放各种评估方法和工具、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等资源。专家库存储各领域专家的信息,并决定项目在评审时选择项目专家的水平和边界。数据库主要是用来存放基础数据和各种评估指标体系、统计分析结果等。另外领域专家也是知识资源的一个主要来源,领域专家可以通过统一的方式将知识注册到基础服务层的元信息库。(2)基础服务层。该层提供平台知识交互所需要的基础功能,这些功能由底层服务实现,供高级服务层调用。该层主要包含三个服务:元信息目录服务、本体匹配服务与本体访问服务。a.元信息目录服务。元信息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在本平台中元信息是对知识资源的语义描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西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启示[J]. 陈世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7)
[2]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模式研究[J]. 冯斌,李斌.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2)
[3]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府职能观评析[J]. 刘华香.  学术交流. 2007(02)
[4]基于PDCA循环的采购与外包过程质量控制模型研究[J]. 刘书庆,白静涛.  科技管理研究. 2007(01)
[5]风险投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监控与激励博弈分析[J]. 党兴华,权小锋,杨敏利.  科研管理. 2007(01)
[6]我国高技术产业特征分析[J]. 武星星,苗维亚.  科学学研究. 2006(S1)
[7]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J]. 王振涛,王利娜.  前沿. 2007(01)
[8]科技计划项目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J]. 黄锦成,杨颂阳,阮付贤,陈启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11)
[9]基于监控机制的激励机制框架模型设计与扩展[J]. 徐延利,齐中英,刘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10)
[10]交易费用理论的缺陷分析[J]. 沈芳.  生产力研究. 2006(10)

博士论文
[1]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 曲久龙.吉林大学 2006
[2]我国纺织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 赵宏.天津工业大学 2005
[3]我国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研究[D]. 黄建勇.福建农林大学 2005
[4]论高技术产业化的知识整合[D]. 孙红.东北大学 2005
[5]基础研究类R&D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纪延光.南京理工大学 2004
[6]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主要因素和产业聚群[D]. 匡致远.暨南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煤矿生产PDCA管理技术研究[D]. 石红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6
[2]高新技术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鲁晓东.西南财经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69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269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4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