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14:05

  本文关键词: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此背景下,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机制,产学研合作是整合产业和科技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国家战略与政府计划,实现了本国经济腾飞。党的十七大强调,,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要支持和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汇聚,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带动下,全国各省市已经掀起了一股产学研合作的热潮。自从省部产学研结合试点开展以来,广东产学研合作的功效正逐步放大,已经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发展过程中,广东产学研合作也遇到了各方目标差异较大、缺乏有效沟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和缺乏长效结合机制等诸多问题。因此,对现阶段广东产学研合作的效率进行评价,并探索其效率提升的路径,是现阶段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三螺旋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投入产出理论和数据包络模型等与产学研合作及其效率评价相关的理论。然后,从广东产学研合作的规模、层次、功效三个角度总结了广东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成效,并找出了广东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区域产学研合作文献,参照现有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原则,本文构建了评价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的指标体系。在搜集完成各指标的原始数据后,运用DEA方法对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进行了评价。运算结果表明,广东目前产学研合作处于DEA无效状态,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以深圳市为例提出了相关的优化调整方案。最后,针对广东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完善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引导、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重视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等四项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与国内研究者主要研究广东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机制不同,本文专门针对广东产学研合作的效率进行研究,以一个新的视角分析了现阶段广东产学研合作的开展情况,是区域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由于产学研合作数据库的缺失等客观原因,国内研究者主要选用“相近数据”进行效率评价。本文选用了来自于广东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调查数据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实现了对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的评价。
【关键词】:广东 产学研合作 效率评价 DEA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322.7;F1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2
  •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12-15
  • 一、 研究思路12
  • 二、 研究内容12-13
  • 三、 研究方法13-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15-25
  •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15-22
  • 一、 产学研合作的概念界定15-16
  • 二、 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研究综述16-19
  • 三、 产学研合作的效率评价研究综述19-21
  • 四、 简要评述21-22
  • 第二节 产学研合作的理论基础22-25
  • 一、 交易成本理论22
  • 二、 资源依赖理论22-23
  • 三、 三螺旋理论23
  • 四、 信息不对称理论23-25
  • 第三章 广东产学研合作现状分析25-31
  • 第一节 广东产学研合作取得的成效25-28
  • 一、 广东产学研合作概况25-26
  • 二、 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形式多样26
  • 三、 合作层次提升,创新能力加强26-27
  • 四、 合作功效放大,产业竞争力提高27-28
  • 第二节 广东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主要问题28-31
  • 一、 产学研各方追求目标存在差异,结合动力不足28
  • 二、 产学研各方缺乏有效沟通,信息不对称28-29
  • 三、 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率不够高29
  • 四、 产学研合作缺乏长效结合机制29-31
  • 第四章 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实证分析31-49
  • 第一节 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31-34
  • 一、 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31-32
  • 二、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32-33
  • 三、 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33-34
  • 第二节 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与确定34-41
  • 一、 评价方法的比较34-36
  • 二、 DEA 模型介绍36-41
  • 第三节 基于 DEA 模型的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41-49
  • 一、 基于 DEA 模型的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实施思路41-42
  • 二、 基于 DEA 模型的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实施过程42-46
  • 三、 基于 DEA 模型的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结论46
  • 四、 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优化调整方案—以深圳市为例46-49
  • 第五章 广东产学研合作发展对策研究49-54
  • 第一节 完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49-50
  • 一、 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效率评价体系49
  • 二、 完善产学研合作中介机构体系49-50
  • 第二节 加强政府引导,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50-51
  • 一、 完善政策导向机制50-51
  • 二、 转变政府支持方式51
  • 第三节 以企业为主体,优化产学研资源配置51-52
  • 一、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体系51-52
  • 二、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52
  • 第四节 重视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52-5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4-57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54-55
  •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55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55-57
  • 注释57-58
  • 参考文献58-63
  • 附录:DEAP Version 2.1 数据处理结果(部分)63-68
  • 致谢68-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淼;荣义重;;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创新网络绩效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张志英;马宁;邵惠芳;;国外产学研结合模式透视[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Z1期

3 张雷勇;冯锋;肖相泽;付苗;;产学研共生网络效率测度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来自我国省域数据的实证[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赵巍;刘苹;赵聪;;中美两国产学研模式比较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魏宝兰;;阳泉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吴潍;陈莉平;;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结点分析及其构建[J];价值工程;2007年01期

7 秦玮;徐飞;;基于吸收能力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化研究:以宝钢—上海交大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8 王浩;梁耀明;;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1期

9 周媛;魏丹;;基于产学研合作创新收益与风险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5期

10 张万宽;;高新技术领域的产学研技术联盟绩效研究——基于资源依附和交易成本的分析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广东产学研合作效率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39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c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