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适用创造性标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8 00:28
本文以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研究为题,比较分析了各国的外观设计保护模式及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标准,特别是对创造性标准的规定。笔者经过对外观设计的创作规律的认识、对外观设计本质属性的分析,清晰了对该专利权客体的理解,于是,在对我国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现状分析后论述了引入创造性授权标准的必要性,及引入创造性标准后对我国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将带来的改观。本文分五部分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外观设计概述比较了各国家、不同国际组织对外观设计的不同定义及规定,介绍了外观设计的历史及作用,并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外观设计专利制度的法律基础及目的。第二部分通过归纳各先进国家的保护模式,对比分析了我国的保护模式及理念,并分析了新一轮外观设计法的修改趋势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标准介绍了外观设计授权标准的概念及作用,归纳分析了国外对授权标准特别是创造性标准的不同规定,重点对创造性的概念、特点与新颖性、识别性的不同、外观设计的创造性与发明、实用新型的创造性的不同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引入创造性标准的法律及经济分析笔者从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法律角度、外观设计创作规律的专业角度及其文化内涵角度、消费者...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外观设计专利制度概述
2.1 外观设计的定义及作用
2.2 外观设计专利制度设立目的
2.3 外观设计专利制度的法理基础
第3章 各国外观设计保护法律制度及改革
3.1 外观设计保护的历史
3.2 目前各主要国家外观保护模式及其现状
3.3 我国外观设计保护的法律制度
3.4 外观设计授权制度的变革及对我国的影响
第4章 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标准
4.1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标准概述
4.2 各国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标准的不同规定
4.3 创造性的含义及其法律意义
4.3.1 创造性概述
4.3.2 外观设计的创造性
4.3.3 创造性与新颖性的区别
4.3.4 创造性与可识别的要求不同
4.3.5 外观设计创造性与发明、实用新型的创造性标准不同
第5章 引入创造性标准的法律和经济分析
5.1 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要求
5.2 外观设计创作规律要求引入创造性标准
5.3 从消费心理行为看外观设计的功能
5.4 外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及与著作权的区别
5.5 我国外观设计保护现状的需要
第6章 创造性标准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审查中的适用
6.1 引入创造性标准对授权审查的影响
6.2 部分外观设计的保护
6.3 成套外观设计的保护
6.4 创造性标准的引入对侵权判断的影响
6.5 创造性标准的引入与现行审查制度的完善
6.5.1 完善现行初步审查制,实行不同的登记注册制度
6.5.2 完善实质检索系统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观设计权何以正当?——兼论我国外观设计制度的变革[J]. 应振芳. 知识产权. 2006(03)
[2]知识产权的观念:类型化及法律适用[J]. 易继明. 法学研究. 2005(03)
[3]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介析[J]. 钱亦俊. 知识产权. 2005(02)
[4]知识产权的法理基础[J]. 朱谢群. 知识产权. 2004(05)
[5]知识产权解析[J]. 刘春田. 社会观察. 2003(02)
[6]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模式[J]. 王太平. 科技与法律. 2002(03)
[7]论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J]. 许喜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4)
[8]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J]. 张玉敏. 现代法学. 2001(05)
[9]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模式[J]. 刘秀臣. 广西社会科学. 2001(02)
[10]关于知识产权本体、主体与客体的重新认识——以财产所有权为比较研究对象[J]. 吴汉东. 法学评论. 2000(05)
硕士论文
[1]外观设计法律保护研究[D]. 迎春.中国政法大学 2006
[2]工业品外观设计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 朱伟刚.苏州大学 2006
[3]外观设计的专利的法律保护[D]. 周向阳.山东大学 2006
[4]外观设计授权标准法律问题探讨[D]. 张跃平.中国政法大学 2005
[5]实用新型制度比较研究[D]. 毕艳红.中国政法大学 2005
[6]外观设计专利的法律保护研究[D]. 王洪霞.中国政法大学 2005
[7]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D]. 孟瑞.西南政法大学 2005
[8]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条件研究[D]. 金海波.清华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2635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外观设计专利制度概述
2.1 外观设计的定义及作用
2.2 外观设计专利制度设立目的
2.3 外观设计专利制度的法理基础
第3章 各国外观设计保护法律制度及改革
3.1 外观设计保护的历史
3.2 目前各主要国家外观保护模式及其现状
3.3 我国外观设计保护的法律制度
3.4 外观设计授权制度的变革及对我国的影响
第4章 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标准
4.1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标准概述
4.2 各国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标准的不同规定
4.3 创造性的含义及其法律意义
4.3.1 创造性概述
4.3.2 外观设计的创造性
4.3.3 创造性与新颖性的区别
4.3.4 创造性与可识别的要求不同
4.3.5 外观设计创造性与发明、实用新型的创造性标准不同
第5章 引入创造性标准的法律和经济分析
5.1 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要求
5.2 外观设计创作规律要求引入创造性标准
5.3 从消费心理行为看外观设计的功能
5.4 外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及与著作权的区别
5.5 我国外观设计保护现状的需要
第6章 创造性标准在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审查中的适用
6.1 引入创造性标准对授权审查的影响
6.2 部分外观设计的保护
6.3 成套外观设计的保护
6.4 创造性标准的引入对侵权判断的影响
6.5 创造性标准的引入与现行审查制度的完善
6.5.1 完善现行初步审查制,实行不同的登记注册制度
6.5.2 完善实质检索系统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观设计权何以正当?——兼论我国外观设计制度的变革[J]. 应振芳. 知识产权. 2006(03)
[2]知识产权的观念:类型化及法律适用[J]. 易继明. 法学研究. 2005(03)
[3]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介析[J]. 钱亦俊. 知识产权. 2005(02)
[4]知识产权的法理基础[J]. 朱谢群. 知识产权. 2004(05)
[5]知识产权解析[J]. 刘春田. 社会观察. 2003(02)
[6]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模式[J]. 王太平. 科技与法律. 2002(03)
[7]论产品设计的文化本质[J]. 许喜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4)
[8]知识产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J]. 张玉敏. 现代法学. 2001(05)
[9]外观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模式[J]. 刘秀臣. 广西社会科学. 2001(02)
[10]关于知识产权本体、主体与客体的重新认识——以财产所有权为比较研究对象[J]. 吴汉东. 法学评论. 2000(05)
硕士论文
[1]外观设计法律保护研究[D]. 迎春.中国政法大学 2006
[2]工业品外观设计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 朱伟刚.苏州大学 2006
[3]外观设计的专利的法律保护[D]. 周向阳.山东大学 2006
[4]外观设计授权标准法律问题探讨[D]. 张跃平.中国政法大学 2005
[5]实用新型制度比较研究[D]. 毕艳红.中国政法大学 2005
[6]外观设计专利的法律保护研究[D]. 王洪霞.中国政法大学 2005
[7]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D]. 孟瑞.西南政法大学 2005
[8]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条件研究[D]. 金海波.清华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82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48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