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及其实践价值
发布时间:2021-12-18 07:15
科学技术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从当代理论界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研究出发,结合新时期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巨大实践作用,就其对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重点论述。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其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精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全面落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应该遵循事物内在的客观规律,必须以求真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实现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研究状况
一、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形成过程的研究
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中的地位的研究
三、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中“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观点的重要性的研究
四、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体系的层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五、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中如何加强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的研究
第二章 、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与科教兴国战略
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二、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保证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三章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一、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二、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举,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践
一、 军事变革要突出中国特色
二、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
三、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以缩小与军事强国的“时代差”为动力
四、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走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五、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附: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形成及意义[J]. 曹天禄.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3(06)
[2]论邓小平科技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依据及过程[J]. 杨国蓉.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3]江泽民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段振榜. 娄底师专学报. 2002(03)
[4]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与创新[J]. 吴海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5]用邓小平科技思想指导科教强警实践[J]. 徐茜茜. 公安大学学报. 1999(06)
[6]从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内涵看发展科技的重要性[J]. 李松林,徐天伟. 创造. 1999(01)
[7]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江泽民. 求是. 1998(24)
[8]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基本内涵研究述要[J]. 陆云彬. 宁波党政论坛. 1998(04)
[9]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发展及其意义[J]. 牛治富. 西藏科技. 1998(02)
[10]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时代意义[J]. 曾德盛. 沿海企业与科技. 1997(02)
本文编号:3541896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研究状况
一、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形成过程的研究
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中的地位的研究
三、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中“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观点的重要性的研究
四、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体系的层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五、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中如何加强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的研究
第二章 、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与科教兴国战略
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二、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保证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效途径是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第三章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一、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二、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举,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践
一、 军事变革要突出中国特色
二、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以科学技术为基础
三、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以缩小与军事强国的“时代差”为动力
四、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走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五、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附: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邓小平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形成及意义[J]. 曹天禄.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3(06)
[2]论邓小平科技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依据及过程[J]. 杨国蓉.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3]江泽民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段振榜. 娄底师专学报. 2002(03)
[4]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与创新[J]. 吴海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1)
[5]用邓小平科技思想指导科教强警实践[J]. 徐茜茜. 公安大学学报. 1999(06)
[6]从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内涵看发展科技的重要性[J]. 李松林,徐天伟. 创造. 1999(01)
[7]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江泽民. 求是. 1998(24)
[8]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基本内涵研究述要[J]. 陆云彬. 宁波党政论坛. 1998(04)
[9]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发展及其意义[J]. 牛治富. 西藏科技. 1998(02)
[10]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时代意义[J]. 曾德盛. 沿海企业与科技. 1997(02)
本文编号:3541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54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