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中国专利产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7:07

  本文关键词:中国专利产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拥有专利权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由于专利纠纷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例子屡见不鲜。目前国内对于我国专利产出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专利产出的数量上,因此,全面分析我国专利产出现状及存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工作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提出从数量、过程、成本以及质量四个角度分析我国专利产出。提高专利数量,必然需要对专利产出过程加以分析,而一味的追求专利数量可能是以高投入为代价,甚至导致专利质量的降低,最终得不偿失。 第二,构建了我国专利产出的动态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经济研究已表明,专利产出主要与RD 投入以及知识存量有关。现有专利产出过程的研究中,都使用RD 支出进行估算知识存量,由于我国处在发展中阶段,技术引进对知识存量影响巨大,因此本文使用专利数据估计我国的知识存量,并加入RD 人员投入变量。结果表明,我国RD 支出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0.3~0.5 年滞后,RD 人员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0.9~1 年滞后,知识存量对我国专利产出存在负影响。 第三,首次分析了我国专利产出成本的(效率)现状与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我国RD 投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专利产出成本的分析对提高我国专利产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第四章从专利产出成本的趋势及不同专利申请主体之间比较出发,探讨了影响我国专利产出成本的主要因素。 第四,较为系统地构建我国专利质量评价指标,并对我国专利产出质量进行分析。对专利质量的评价,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指标,较为常见的是专利文献被引用次数以及专利维持模型,然而据作者调查,国内尚无相关数据统计。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发明专利比例、专利授权率、专利维持率以及向国外及港澳台申请专利数四个指标分析我国专利产出质量趋势以及比较不同专利申请主体的专利产出质量。
【关键词】:R&D 专利产出 专利申请主体 专利产出成本 专利质量 专利产出过程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306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10-16
  •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10
  • 1.2 文献回顾及研究进展10-14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14
  • 1.4 研究内容14-15
  • 1.5 本文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我国专利产出数量的基本特征与问题分析16-26
  • 2.1 专利与专利产出16
  • 2.2 我国专利产出特点16-22
  • 2.3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讨论22-24
  • 2.4 结论24-26
  • 第三章 我国专利产出的动态过程26-33
  • 3.1 我国专利产出动态模型的构建26-28
  • 3.1.1 研究假设26-28
  • 3.1.2 我国专利产出模型的构建28
  • 3.2 实证分析28-31
  • 3.2.1 分析方法与数据说明28-29
  • 3.2.2 实证结果与分析讨论29-31
  • 3.3 结论31-33
  • 第四章 我国专利产出的成本分析33-43
  • 4.1 专利产出成本比较33-34
  • 4.1.1 我国专利产出成本趋势33-34
  • 4.1.2 不同主体专利产出成本比较34
  • 4.2 专利产出成本变动的原因34-37
  • 4.3 科研单位的实证分析37-41
  • 4.3.1 研究假设、验证方法和样本选择37-38
  • 4.3.2 实证结果38-40
  • 4.3.3 分析与讨论40-41
  • 4.4 结论41-43
  • 第五章 我国专利产出的质量分析43-49
  • 5.1 专利产出质量的评价指标43-45
  • 5.2 我国专利产出的质量及其分析45-48
  • 5.2.1 专利质量趋势分析45-47
  • 5.2.2 专利质量的比较分析47-48
  • 5.3 结论48-49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9-53
  • 6.1 主要结论49-50
  • 6.2 政策建议50-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良友;我国专利质量分析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专利产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55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6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