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商业方法的专利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11:44
截至2006年,美国花旗银行已经向中国国家专利局申请了20多项“商业方法类”发明专利,这些专利大多是配合新兴网络技术或电子技术而开发的金融服务和系统方法,目的是为了控制电子银行的核心技术,树立网上银行的领导地位。尽管监管层态度模糊,但毫无疑问,一场知识产权战争在金融领域拉开了帷幕。1998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State Street Bank诉签记金融集团(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案件中认为“商业方法”作为发明的一种可授予专利,这一判定彻底打碎了“商业方法”在专利授予中遵循的“除外原则”。自此,美国司法界为各种不同类型软件相关商业方法打开了可专利化的大门。这一案件成为美国商业方法专利进程中重要的转折点。随着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在经济交易中的位置逐渐凸现,商业方法专利的客观需求越来越高。在美国打开商业方法专利的大门之后,受美国的影响,日本、欧洲也放宽了授予商业方法专利的标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商业方法可专利化的进程是否对中国也有影响?本文针对金融类商业方法在我国是否可专利化的主题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美国商业方法获得专利的历史进程和现实...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动机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金融类商业方法及其专利的内涵和特征
1.1 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及其专利的内涵和特征
1.1.1 金融类商业方法及其专利内涵
1.1.2 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的特征
1.2 商业方法专利的争论
2.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的历史渊源、影响及原因分析
2.1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的历史渊源
2.1.1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的历史背景
2.1.2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的现状
2.2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化的对外影响
2.2.1 日本
2.2.2 欧洲
2.3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可专利化的原因分析
2.3.1 金融类商业方法可专利化的客观条件
2.3.2 世界范围内金融领域国家利益的争夺
2.4 商业方法可专利化存在的问题
2.4.1 质量
2.4.2 商业方法专利的代价
3. 我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申请和保护现状
3.1 中资金融机构关于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现状
3.2 当前我国立法在商业方法专利的立场
4. 我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化的经济分析
4.1 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产品的收益递增效应
4.1.1 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产品的经济优势
4.1.2 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产品的收益递增效应
4.2 商业方法专利相关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4.2.1 商业方法专利权人的成本-收益分析
4.2.2 商业方法发明专利的社会成本——收益分析
4.3 商业方法专利化的效率分析
5. 我国应对商业方法可专利化进程的策略及建议
5.1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对我国的启示
5.1.1 效率和国家利益之间的选择
5.1.2 最大限度减少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带来的负效应
5.2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对策
5.2.1 立法及对监管者建议
5.2.2 中资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专利战略——商业方法专利[J]. 方逸君. 商场现代化. 2006(33)
[2]中外商业方法专利保护之比较研究[J]. 朱玲娣,邢锦晖.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6(05)
[3]商业方法专利的经济分析[J]. 苏运来. 商业研究. 2006(16)
[4]我国商业方法专利化的可行性——以美国为例的分析[J]. 冯发贵.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3)
[5]中资银行商业方法专利战略现状及分析[J]. 雍海英,李学丽,蒋飞. 商业研究. 2006(05)
[6]对误读的终结——评Gregory A.Stobbs的《商业方法专利》[J]. 刘永沛. 电子知识产权. 2005(06)
[7]商业方法专利与智力资本管理[J]. 连任,万希. 理论与改革. 2005(02)
[8]论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利益平衡[J]. 李颖怡,林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9]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及其启示[J]. 戴志敏,陈立毅.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11)
[10]金融产品商业方法专利保护[J]. 李顺德. 中国金融电脑. 2003(10)
本文编号:3623128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动机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金融类商业方法及其专利的内涵和特征
1.1 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及其专利的内涵和特征
1.1.1 金融类商业方法及其专利内涵
1.1.2 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的特征
1.2 商业方法专利的争论
2.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的历史渊源、影响及原因分析
2.1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的历史渊源
2.1.1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的历史背景
2.1.2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的现状
2.2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化的对外影响
2.2.1 日本
2.2.2 欧洲
2.3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可专利化的原因分析
2.3.1 金融类商业方法可专利化的客观条件
2.3.2 世界范围内金融领域国家利益的争夺
2.4 商业方法可专利化存在的问题
2.4.1 质量
2.4.2 商业方法专利的代价
3. 我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申请和保护现状
3.1 中资金融机构关于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现状
3.2 当前我国立法在商业方法专利的立场
4. 我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化的经济分析
4.1 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产品的收益递增效应
4.1.1 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产品的经济优势
4.1.2 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产品的收益递增效应
4.2 商业方法专利相关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4.2.1 商业方法专利权人的成本-收益分析
4.2.2 商业方法发明专利的社会成本——收益分析
4.3 商业方法专利化的效率分析
5. 我国应对商业方法可专利化进程的策略及建议
5.1 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对我国的启示
5.1.1 效率和国家利益之间的选择
5.1.2 最大限度减少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带来的负效应
5.2 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对策
5.2.1 立法及对监管者建议
5.2.2 中资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后记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专利战略——商业方法专利[J]. 方逸君. 商场现代化. 2006(33)
[2]中外商业方法专利保护之比较研究[J]. 朱玲娣,邢锦晖.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6(05)
[3]商业方法专利的经济分析[J]. 苏运来. 商业研究. 2006(16)
[4]我国商业方法专利化的可行性——以美国为例的分析[J]. 冯发贵. 社会科学研究. 2006(03)
[5]中资银行商业方法专利战略现状及分析[J]. 雍海英,李学丽,蒋飞. 商业研究. 2006(05)
[6]对误读的终结——评Gregory A.Stobbs的《商业方法专利》[J]. 刘永沛. 电子知识产权. 2005(06)
[7]商业方法专利与智力资本管理[J]. 连任,万希. 理论与改革. 2005(02)
[8]论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利益平衡[J]. 李颖怡,林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9]美国金融类商业方法专利及其启示[J]. 戴志敏,陈立毅.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11)
[10]金融产品商业方法专利保护[J]. 李顺德. 中国金融电脑. 2003(10)
本文编号:3623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62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