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1 11:21
  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诸如环境压力和人才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了出来。尤其是科技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日趋重要的因素。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充足的科技人才的引进开发和有效管理是一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的任务。本文在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其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依据当代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新特点和新理念,取长补短、避劣扬优,着重从科技人才“飞地”、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模式、科技人才多层次培养体系以及区域科技人才政府管理创新等方面,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路径与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设计,提出了积极设立和充分利用包括科技人才“飞入地”和“飞出地”等两种形式开发人才;努力建构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柔性利用模式;着力打造包括就地培养、外送培养、短期培训和“校界复合”培养模式等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区域科技人才政府管理创新,强化政府在教育结构调整、人才管理体系构建、人才共享与流动机制建设、政策和制度保障等几个方面的职能。以期能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的依据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概况
        1.2.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路径选择
        1.2.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3.1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1.3.2 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难点
2 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理论综述
    2.1 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概念
        2.1.1 国内外有关科技人才的界定
        2.1.2 科技人才开发的含义及科技人才特点
    2.2 可借鉴的相关理论
        2.2.1 “飞地经济”理论
        2.2.2 新区域主义
        2.2.3 需求层次理论
        2.2.4 双因素理论
        2.2.5 马克思主义当代科技人才观
    2.3 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
        2.3.1 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政策分析
        2.3.2 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方法与对策
    2.4 国内外有关“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做法
        2.4.1 国外有关“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做法
        2.4.2 国内有关“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的做法
3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管理现状
    3.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现状
    3.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就地开发能力预测
        3.2.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现有科技人才存量
        3.2.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现有科技人才开发途径与机构
    3.3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1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3.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科技人才开发利用产生问题的原因
4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科技人才开发管理途径选择
    4.1 “科技人才飞地”开发途径
        4.1.1 “科技人才飞地”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4.1.2 “科技人才飞地”条件分析
        4.1.3 “科技人才飞地”的基本形式和政策保障
    4.2 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
        4.2.1 “不养而用”观—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的基本观
        4.2.2 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的步骤
        4.2.3 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的形式
        4.2.4 实施科技人才多渠道柔性利用的保证
    4.3 科技人才多层次培养
        4.3.1 当地培养
        4.3.2 与区外高校联合培养——“复合校界”模式
        4.3.3 外送培训
        4.3.4 短期培训
    4.4 区域科技人才管理
        4.4.1 当地政府需要树立的几个观念
        4.4.2 “小区域”政府科技人才管理
5 结论及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和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2.1 不足之处
        5.2.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延安市义务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 刘雨凡,陈遇春.  江西教育科研. 2007(05)
[2]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思考[J]. 胡俊生,白亚军.  榆林学院学报. 2007(02)
[3]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教育合作的比较研究[J]. 李春红.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02)
[4]新区域主义影响下我国区域人才开发战略研究[J]. 王倩.  开发研究. 2006(06)
[5]长三角人才共享透析[J]. 何琪.  中国人才. 2006(23)
[6]榆林 陕北升起的能源新星[J]. 张福润.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06(11)
[7]从莱茵-鲁尔区的改造看辽中南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升级[J]. 宋梅,刘海滨.  中国矿业. 2006(07)
[8]西部科技人才开发的问题与对策[J]. 冯静颖.  中国人才. 2006(05)
[9]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趋势与特征[J]. 梁秦生.  陕西综合经济. 2006(01)
[10]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趋势与特征[J]. 梁秦生.  陕西综合经济. 2006 (01)

硕士论文
[1]内蒙古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D]. 祁慧.天津大学 2006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科技人才思想研究[D]. 刘帅武.广西大学 2004
[3]大庆石油管理局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陈海燕.天津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67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667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