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探析——以青岛贝壳博物馆为例
发布时间:2022-09-30 18:43
随着社会公众对科普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博物馆科普创作的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文章以青岛贝壳博物馆在科普内容、科普产品创作与开发的理念、实践为基础,从作者多元化、作品形式多元化、科普创作质量控制与保障机制等方面,对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做出探讨。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
(一)作者多元化
1. 内部作者
2. 专业机构与馆外专家作者
3. 社会作者
(二)作品形式多元化
1. 科普图书
2. 科普文章
3. 科普短视频
4. 科普与研学课程
二、科普创作质量控制与保障机制
(一)内部编审机制
(二)科普项目审核机制
(三)科普创作培训与交流机制
(四)科普作家签约机制
三、基于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的探讨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博物馆不同类型教育活动的特点和影响[J]. 陆佩蓓.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9(06)
[2]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科学传播模式探析——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J]. 宋婉莉,刘哲. 科技传播. 2019(11)
本文编号:3684071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
(一)作者多元化
1. 内部作者
2. 专业机构与馆外专家作者
3. 社会作者
(二)作品形式多元化
1. 科普图书
2. 科普文章
3. 科普短视频
4. 科普与研学课程
二、科普创作质量控制与保障机制
(一)内部编审机制
(二)科普项目审核机制
(三)科普创作培训与交流机制
(四)科普作家签约机制
三、基于博物馆科普创作多元化模式的探讨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博物馆不同类型教育活动的特点和影响[J]. 陆佩蓓.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9(06)
[2]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科学传播模式探析——以上海自然博物馆为例[J]. 宋婉莉,刘哲. 科技传播. 2019(11)
本文编号:3684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68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