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中美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8:22

  本文关键词:中美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各国金融竞争的不断加剧,具有知识产权属性的金融产品成为各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研发对象,其中,拥有核心技术的金融商业方法更是受到各方的重点保护,虽然它的保护形式和保护途径仍具争议。 十多年前花旗银行在我国进行专利布局引起了国内司法行政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警醒,这推动了我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通过与发达国家和国外金融机构的比较来看,国内的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仍处于较低水平,这既与国内金融机构的专利研发意识不强、专利保护态度淡薄有关,又与我国司法界和行政部门对于金融商业方法的模糊界定和严格审查有关。 因此,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来研究金融商业方法产生的根源,以便为其合法合理存在找到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检索分析了国内金融行业的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现状,对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进行了检索统计。进一步研究了美国金融商业方法的保护历史和现状,分析了其司法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对于金融商业方法的态度和行为,明确指出了在司法与行政层面难以对金融商业方法进行明确定义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创新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变化与发展。通过中美银行业对比、中美典型金融机构对比和典型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对比分析了我国在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方面的不足,从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行政审查和实施企业专利战略三方面提出了我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对策。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和成果有: (1)对金融商业方法的内涵进行了总结梳理,并明确指出了其在新形势下的界定。 (2)从内生增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规避管制理论三种学说分析了金融商业方法产生的根源,探析了金融商业方法可专利化的理论基础。 (3)分别对国内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金融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进行了检索统计,指出了中资机构在保险业和证券业上专利研发与保护工作的不足,并重点比较分析了国内中外银行金融机构的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4)通过对美国金融商业方法的保护历程进行总结与分析,针对我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不足,从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行政审查和实施企业专利战略这三方而提出了对策。 (5)通过中国工商银行和花旗银行研发的典型商业方法专利的对比研究,指出了外资金融机构的专利战略倾向和优势,简要分析了中资金融机构在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研发方面的倾向和不足。
【关键词】:商业方法专利 金融商业方法 专利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06;F830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1章 绪论14-20
  • 1.1 选题背景14-15
  • 1.2 研究意义15-16
  • 1.2.1 理论意义15
  • 1.2.2 现实意义15-16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16-17
  • 1.4 研究方法与预期创新17-20
  • 1.4.1 研究方法17-18
  • 1.4.2 预期创新点18-20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现状20-31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0-23
  • 2.1.1 专利的概念20
  • 2.1.2 金融商业方法的概念20-22
  • 2.1.3 金融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界定22-23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23-26
  • 2.2.1 国内研究现状23-25
  • 2.2.2 国外研究现状25-26
  • 2.3 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理论分析26-30
  • 2.3.1 内生增长理论26-27
  • 2.3.2 交易成本理论27-29
  • 2.3.3 规避管制理论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国内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现状研究31-39
  • 3.1 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分析31-34
  • 3.1.1 银行业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现状31-32
  • 3.1.2 保险业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现状32-33
  • 3.1.3 证券业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现状33-34
  • 3.2 银行业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现状研究34-38
  • 3.2.1 专利申请情况统计分析34-37
  • 3.2.2 发明专利授权情况统计分析37-38
  • 3.3 本章小结38-39
  • 第4章 美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综合研究39-54
  • 4.1 美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历史回顾39-40
  • 4.1.1 早期的商业方法专利“例外原则”39
  • 4.1.2 道富银行案的深远影响39-40
  • 4.2 美国第705类专利综合统计分析40-45
  • 4.2.1 第705类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检索统计40-43
  • 4.2.2 第705类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对比分析43-45
  • 4.3 美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类别与统计分析45-48
  • 4.3.1 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类别45-46
  • 4.3.2 金融商业方法检索统计分析——以第705/35类和第705/37类为对象46-48
  • 4.4 美国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综合分析48-53
  • 4.4.1 司法实践对金融商业方法专利的影响49-50
  • 4.4.2 美国专利商标局对金融商业方法的行政审查50-52
  • 4.4.3 金融企业的专利战略分析52-53
  • 4.5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国内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对策研究54-66
  • 5.1 中美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比较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和花旗银行为例54-59
  • 5.1.1 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比较分析54-56
  • 5.1.2 专利布局及专利战略比较分析56
  • 5.1.3 典型金融商业方法专利比较分析56-59
  • 5.2 国内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不足分析59-62
  • 5.2.1 法律法规层面59-60
  • 5.2.2 行政审查层面60-61
  • 5.2.3 金融机构层面61-62
  • 5.3 国内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对策62-65
  • 5.3.1 完善专利法律制度与健全专利政策体系62-63
  • 5.3.2 提高专利审查效率与加强审查人才储备63-64
  • 5.3.3 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与实施企业专利战略64-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第6章 结论与不足66-68
  • 附录68-76
  • 参考文献76-80
  • 致谢80-8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1-8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梦云;论金融创新的专利保护[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1期

2 何崇阳;杨飞;;中外银行专利及其战略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04期

3 肖祖平;商业银行金融专利战略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02期

4 朱少山;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利弊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5 彭霞;;商业方法的专利保护[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6年09期

6 余翔;张玉蓉;;美国金融业专利战略研究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3期

7 邱洪华;金泳锋;余翔;;基于专利地图理论的中国银行业商业方法专利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8 刘斌斌;杨帆;;商业方法专利之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9 李丹,吉宏伟,夏云飞;我国金融产品专利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董丽;;商业银行知识产权保护探析[J];福建金融;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问题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薛汉卿;中国保险业商业方法专利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中美金融商业方法专利保护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8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78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6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