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2 22:3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所有产业的发展均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推动,而科研是技术进步的源泉。中国农业发展面临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然而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具有巨大的外部性和经济基础地位,当然,农业发展也依赖于农业科研及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而中国农业科研存在着众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效率需要评估与提升,农业科研体制也需要管理与制度的创新。基于此,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公共品理论与农业技术进步相关理论为依据,对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经验总结。对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描述与分析,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边界分析(SFA)的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对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业科研投资效果进行了相对效率评价。并分析总结了中国农业科研体系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实证研究了中国农业科研投入的主要因素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后,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的目标原则、模式机制及制度设计。一、主要研究结论1.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现状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科研...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1章 总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 研究的方法及依据
1.4 研究框架设计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回顾与借鉴
2.1 公共品及公共财政理论
2.1.1 公共品理论
2.1.1.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2.1.1.2 准公共品
2.1.1.3 农业及农业科研的公共品属性
2.1.2 公共财政理论
2.1.2.1 亚当·斯密的廉价政府论
2.1.2.2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
2.1.2.3 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理论
2.1.2.4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的公共财政理论
2.2 技术进步理论
2.2.1 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技术进步理论
2.2.2 外生技术进步理论
2.2.3 内生技术进步理论
2.3 农业发展理论
2.3.1 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和改造理论
2.3.2 制度创新、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
2.3.2.1 约翰·梅勒的资源互补论
2.3.2.2 速水佑次郎与弗农·拉坦的诱导的技术创新与资源替代论
2.3.3 非农产业对农业发展拉动理论
第3章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分析框架
3.1 农业科研投资的理论分析框架
3.1.1 农业科研投资的界定与经济属性
3.1.2 农业科研投资的主体及行为功能
3.1.3 农业科研投资的渠道及具体形式
3.1.4 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3.2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理论评价框架
3.2.1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理论内涵
3.2.2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评价方法
第4章 农业科研投资的国际比较
4.1 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投资的典型
4.1.1 农业科研投资的美国模式
4.1.2 农业科研投资的日本模式
4.1.3 农业科研投资的欧盟模式
4.2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典型
4.2.1 非洲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
4.2.2 拉丁美洲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
4.2.3 洲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
4.3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体系变迁
4.3.1 中国农业科研体系变迁历程
4.3.2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演变轨迹
4.3.3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体系变迁的规律与特征
4.4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现状分析
4.4.1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体系与主体构成
4.4.2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总量与结构现状
4.5 国外农业科研投资对中国的启示
第5章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评价
5.1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
5.1.1 模型设计与方法选择
5.1.2 估计结果与分析
5.2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科研投资的效率评价
5.2.1 基于DEA非参数方法的相对效率评价
5.2.2 基于SFA参数方法的相对效率评价
5.3 中国各地区间农业科研投资的效率评价
5.3.1 基于DEA的中国各地区间农业科研投资的相对效率评价
5.3.2 基于SFA的中国各地区间农业科研投资的相对效率评价
5.4 小结:农业科研投资的效率比较
5.4.1 中外效率比较
5.4.2 国内效率比较
第6章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问题与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问题诊断
6.2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实证方法与模型选择
6.2.2 数据处理与参数估计
6.2.3 实证结果与政策含义
6.3 小结
第7章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的制度框架
7.1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的目标与原则
7.2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的模式与机制
7.2.1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模式
7.2.2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机制
7.3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的制度设计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研究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文章
本文编号:3828152
【文章页数】:2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1章 总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 研究的方法及依据
1.4 研究框架设计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回顾与借鉴
2.1 公共品及公共财政理论
2.1.1 公共品理论
2.1.1.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2.1.1.2 准公共品
2.1.1.3 农业及农业科研的公共品属性
2.1.2 公共财政理论
2.1.2.1 亚当·斯密的廉价政府论
2.1.2.2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
2.1.2.3 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理论
2.1.2.4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的公共财政理论
2.2 技术进步理论
2.2.1 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技术进步理论
2.2.2 外生技术进步理论
2.2.3 内生技术进步理论
2.3 农业发展理论
2.3.1 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和改造理论
2.3.2 制度创新、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
2.3.2.1 约翰·梅勒的资源互补论
2.3.2.2 速水佑次郎与弗农·拉坦的诱导的技术创新与资源替代论
2.3.3 非农产业对农业发展拉动理论
第3章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分析框架
3.1 农业科研投资的理论分析框架
3.1.1 农业科研投资的界定与经济属性
3.1.2 农业科研投资的主体及行为功能
3.1.3 农业科研投资的渠道及具体形式
3.1.4 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3.2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理论评价框架
3.2.1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理论内涵
3.2.2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评价方法
第4章 农业科研投资的国际比较
4.1 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投资的典型
4.1.1 农业科研投资的美国模式
4.1.2 农业科研投资的日本模式
4.1.3 农业科研投资的欧盟模式
4.2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典型
4.2.1 非洲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
4.2.2 拉丁美洲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
4.2.3 洲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
4.3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体系变迁
4.3.1 中国农业科研体系变迁历程
4.3.2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演变轨迹
4.3.3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体系变迁的规律与特征
4.4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现状分析
4.4.1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体系与主体构成
4.4.2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总量与结构现状
4.5 国外农业科研投资对中国的启示
第5章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评价
5.1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分析
5.1.1 模型设计与方法选择
5.1.2 估计结果与分析
5.2 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科研投资的效率评价
5.2.1 基于DEA非参数方法的相对效率评价
5.2.2 基于SFA参数方法的相对效率评价
5.3 中国各地区间农业科研投资的效率评价
5.3.1 基于DEA的中国各地区间农业科研投资的相对效率评价
5.3.2 基于SFA的中国各地区间农业科研投资的相对效率评价
5.4 小结:农业科研投资的效率比较
5.4.1 中外效率比较
5.4.2 国内效率比较
第6章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问题与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问题诊断
6.2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实证方法与模型选择
6.2.2 数据处理与参数估计
6.2.3 实证结果与政策含义
6.3 小结
第7章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的制度框架
7.1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的目标与原则
7.2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的模式与机制
7.2.1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模式
7.2.2 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机制
7.3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效率改进的制度设计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研究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文章
本文编号:3828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382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