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09:02
本文关键词: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世界经济史证明,世界经济发展就是通过创新引领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也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就需要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型发展为创新驱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国内外经济发展和科技转化经验表明,科技产业园就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质量与效益为主的有效途径与重要载体。 科技产业园自产生和发展以来,制度不断完善,功能不断健全,集开放功能、改革功能、社区功能、孵化功能、集聚功能、扩散功能以及示范功能于一体,承载着加速成果转化、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使命,已经位居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科技产业园的蓬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 然而,,随着我国科技产业园建设步伐的加快,科技产业园的管理问题日益凸显。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方法不科学,融资渠道狭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不到位等等问题阻碍着我国科技产业园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科技园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以促进科技产业园发展。本文共分为七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从科技产业园政府行为研究、发展战略研究、管理机制研究、融资模式研究和绩效评价研究等方面全面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科技产业园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科技产业园建设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重要的理论基础,本部分通过对三元参与理论、增长极理论、规模经济效应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分析与梳理,试图从这些基础理论中挖掘科技产业园管理体制创新的有效理论支撑,从而为科技园管理体制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第三部分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现状分析。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分别对将国外和国内的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进行分类研究,并从管理主体、管理特点、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等五方面对比分析,为优化国内科技园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模式提供创新思路。 第四部分科技产业园管理的总体思路。分别从科技产业园管理体制、管理原则以及发展战略等三方面构建科技产业园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为创新科技产业园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提供总体框架指导。 第五部分科技产业园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通过前述对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按照科技产业园发展的总体思路,分别从园区服务模式、资本运营模式、融资模式以及知识产权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形成了系列的创新体系。 第六部分科技产业园绩效评价。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选择科技园创新能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服务能力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建立科技产业园绩效评价体系,并阐述了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第七部分建立健全科技产业园管理的政策建议。综合前述的分析和提出的创新思路,围绕科技产业园管理创新,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多个维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产业园 管理模式 驱动创新 绩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2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导论14-24
- 一、选题背景14-15
- 二、研究意义15-16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16-20
- (一)科技产业园政府行为研究16-17
- (二)科技产业园发展战略研究17
- (三)科技产业园管理机制研究17-18
- (四)科技产业园融资模式研究18-19
- (五)科技产业园绩效评价研究19
- (六)对文献的评价19-20
- 四、研究思路20-21
- 五、研究方法21-22
- 六、研究内容22-24
- 第二章 科技产业园建设与发展理论基础24-28
- 一、三元参与理论24-25
- 二、增长极理论25
- 三、规模经济效应理论25-26
- 四、产业集群理论26-27
- 五、区域创新系统理论27-28
- 第三章 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现状分析28-36
- 一、国外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现状28-30
- (一)政府管理型28-29
- (二)大学和科研机构管理型29
- (三)公司管理型29-30
- (四)协作管理型30
- 二、国内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现状30-33
- (一)管委会主导型30-31
- (二)大学主导型31
- (三)公司管理型31-32
- (四)混合管理型32-33
- 三、国内外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比较分析33-36
- (一)管理主体33
- (二)管理特点33-34
- (三)决策机制34
- (四)运行机制34-35
- (五)监督主体35-36
- 第四章 科技产业园管理的总体思路36-45
- 一、科技产业园管理体制36-40
- (一)管委会主导型36-37
- (二)公司管理型37-38
- (三)混合管理型38-39
- (四)管理模式的协同发展研究39-40
- 二、科技产业园管理原则40-42
- (一)市场化运作原则40
- (二)产学研政企相结合原则40-41
- (三)网络创新原则41
- (四)人才激励原则41-42
- (五)协同原则42
- 三、科技产业园发展战略42-45
- (一)科技园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42-44
- (二)科技园发展战略的制定44-45
- 第五章 科技产业园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45-52
- 一、园区服务模式创新45-47
- (一)营销服务45
- (二)人才服务45-46
- (三)研发服务46
- (四)融资服务46-47
- 二、园区资本运营模式创新47-48
- (一)园区并购47
- (二)创业投资47-48
- (三)知识产权投资48
- 三、园区融资模式创新48-50
- (一)预售融资49
- (二)信托融资49
- (三)担保公司融资49-50
- (四)收益权质押50
- 四、科技产业园平台建设50-52
- (一)知识产权保护平台50-51
- (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51
- (三)中介机构服务平台51-52
- 第六章 科技产业园绩效评价52-65
- 一、科技产业园绩效评价体系设置原则52-53
- (一)全面性原则52
-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52
- (三)可操作性原则52-53
- (四)动态性原则53
- 二、科技产业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53-60
- (一)创新能力53-55
- (二)社会效益55-57
- (三)经济效益57-59
- (四)服务能力59-60
- 三、科技产业园绩效评价方法60-65
-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60-61
- (二)层次分析法的运用61-63
- (三)科技产业园绩效评价综合值计算63-65
- 第七章 科技产业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65-69
- 一、完善产业支持政策65-66
-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66
- 三、遵循市场运作机制66-67
- 四、构建多层次服务体系67
- 五、培养研发创新人才67-68
- 六、拓宽投融资渠道68
- 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湛泳;聂欣;;大学科技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吴平,卫民堂,徐海波;科技园系列研究论文之二 科技园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2年Z3期
3 冯涛;刘小芳;;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新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08年01期
4 王伟;章胜晖;;韩国大德研究开发特区的投融资环境与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2期
5 刘彦;孙锋;;我国重大创新基地布局与管理文献综述报告[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3期
6 张武军;谢辉;;德国大学科技园的特点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0期
7 马仁锋;张海燕;袁新敏;;大学科技园与地方全面融合发展案例解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3期
8 刘文霞;钱振华;赵勇;;大学科技园管理机制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10期
9 孟辉;;中国科技园发展模式问题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1年13期
10 钱文娟;汤少梁;;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制定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震;高新区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科技产业园管理模式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40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