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2 09:31

  本文关键词: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理论渊源,明确了经济发展度与科技发展度的理论内涵与概念构思。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头脑风暴法,依据可操作性、可比性、合理性、系统性等原则提出了包括70个评价指标的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理论评价体系。 分别采用隶属度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鉴别力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理论遴选的70个评价指标进行了多重实证筛选,从中删除一些隶属度较低且与其它指标相关性较高,鉴别力不大的评价指标,最终建立了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折半信度与内容效度对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 通过运用SPSS for windows 16.0,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浙江省下属11地市的经济发展度、科技发展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横向的比较研究。运用离差分析的原理,在充分的专家调查基础上,构建了浙江横向经济科技协调发展度的测度模型,并对浙江11地市经济科技发展协调度进行了实际测度。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浙江省1990-2008年的经济发展度、科技发展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及纵向的比较研究。运用离差分析的原理,在充分的专家调查基础上,构建了浙江纵向经济科技协调发展度的测度模型,并对浙江1990-2008年的经济科技发展协调度进行了实际测度。 在以上研究基础上,采用专家会议法对制约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专家的思想与建议进行了总结归纳,提出了促进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逐年提高RD投入的总量和强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完善科技创新投资机制。
【关键词】:经济发展 科技发展 协调度 评价指标 实际测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24;F127;G322.7
【目录】:
  • 致谢词5-6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目次8-11
  • 1 引论11-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2 研究内容12-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14-16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6-30
  • 2.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16-19
  • 2.2 科技发展评价指标研究19-22
  • 2.3 协调度评价模型与测度方法研究22-26
  • 2.4 经济科技发展协调度评价研究26-30
  • 3 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与概念构思30-45
  • 3.1 经济发展与科技发展的内涵界定30-33
  • 3.1.1 经济发展的内涵界定30-31
  • 3.1.2 科技发展的内涵界定31-33
  • 3.2 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33-39
  • 3.2.1 系统论33-35
  • 3.2.2 自组织理论35-39
  • 3.3 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与概念构思39-45
  • 3.3.1 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40-42
  • 3.3.2 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概念构思42-45
  • 4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5-66
  • 4.1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45-51
  • 4.1.1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功能45-46
  • 4.1.2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原则46-48
  • 4.1.3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48-51
  • 4.2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实证筛选51-62
  • 4.2.1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析51-54
  • 4.2.2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54-57
  • 4.2.3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57-62
  • 4.3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信度与效度检验62-66
  • 4.3.1 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信度检验62-63
  • 4.3.2 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指标的效度检验63-66
  • 5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横向测度66-89
  • 5.1 主成分分析的工作原理与求解过程66-70
  • 5.1.1 主成分分析的工作原理及几何解释66-68
  • 5.1.2 主成分分析的求解过程68-70
  • 5.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浙江省经济科技发展测度的程序70-71
  • 5.3 浙江省经济发展度、科技发展度的横向测度71-83
  • 5.4 浙江省横向经济发展度与科技发展度的相关性分析83-85
  • 5.5 浙江省经济科技发展协调度的横向测算85-89
  • 6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纵向测度89-113
  • 6.1 评价指标的数据采集及无量化处理89-94
  • 6.2 浙江省经济发展度、科技发展度的纵向测度94-106
  • 6.3 浙江省纵向经济发展度与科技发展度的相关性分析106-108
  • 6.4 浙江省经济科技发展协调度的纵向测算108-113
  • 7 浙江省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制约瓶颈及其应对策略113-131
  • 7.1 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制约瓶颈113-119
  • 7.1.1 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过大113-115
  • 7.1.2 能源匮乏,资源利用率低下115-117
  • 7.1.3 发明专利少,对外技术依存度高117-118
  • 7.1.4 产业技术水平落后,工业增加值率偏低118-119
  • 7.2 促进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的应对策略119-131
  • 7.2.1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120-121
  • 7.2.2 逐年提高R&D投入总量和强度121-123
  • 7.2.3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123-128
  • 7.2.4 完善科技创新投资机制128-131
  • 8 结论与展望131-136
  • 8.1 研究的主要成果131-133
  • 8.2 研究的特点与创新之处133-135
  •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135-136
  • 参考文献136-146
  • 附录146-148
  • 作者简介1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艳;;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构建浅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2 褚盈;;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关系研究[J];硅谷;2011年13期

3 徐国正;;我国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4期

4 李海龙;于立;;中国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7期

5 应永华;;公司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6 尹楠;;以新型评价指标衡量经济高速增长下的国民幸福水平——以韩国为例[J];才智;2011年19期

7 曾光荣;王学先;;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丁佳俊;王积田;;地方政府政策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6期

9 王俊霞;王晓峰;;西安市城市化发展水平动态评价研究[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禾良;;浅谈建筑业供应链中供应商选择的评价指标[J];物流技术;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满潮;;深部的概念体系及深部工程评价指标[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赵跃峰;芮海田;高炜;;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戴磊;孙文强;田永华;;能源节约评价指标与分析方法[A];2010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韩杰;;关于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探讨[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5 赵小勇;崔广柏;付强;;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在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中的应用[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盖江涛;张承宁;马晓枫;;HEV电机驱动系统评价研究[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谷勇;周榕;陈芳;殷瑶;曹亚首;;丽江村级森林健康评价指标[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丁建福;;学生贷款:政府的职责及其评价指标[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曾科;;旅游路网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七届(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璐;;学报评价服务功能指标内容及考察[A];中国高校学术出版文集2008年第1卷——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第12次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正;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口评价指标体系探讨[N];中国人口报;2005年

2 胡羽;申报1007项 评价指标已定[N];山西日报;2004年

3 吴家顺;部门单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内容[N];廊坊日报;2008年

4 杨娟 丁建福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构建县级政府教育职责评价指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 蒋文龙 朱颖慧;浙江出台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N];农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 张国圣;科学发展要有常识性评价指标[N];光明日报;2009年

7 记者 董科;引入“服务国民经济能力”评价指标[N];期货日报;2010年

8 记者 赵杰;银华推出开放式基金评价指标[N];国际金融报;2003年

9 ;肾移植评价指标仍待完善[N];中国医药报;2004年

10 马文佳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休闲:期待纳入社会评价指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勇军;不同嵌段比的SBS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戴开富;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李艳伟;航空公司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张冉;行业协会组织能力研究:构建、评价与培育[D];同济大学;2008年

5 徐佩;软件研发项目团队有效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张俊民;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7 谈贵军;区域物流成本统计与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陈伟;我国高等院校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姜华平;道路交通事故社会经济损失评价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卓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华;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蒋辉权;疾控机构资源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筛选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周厚秀;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6年

4 李玉石;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及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洪波;辽宁省国有制造企业信息化进程调查与发展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7年

6 王宏达;企业利益相关者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7 牛兆霞;公路纵断面线形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石建广;矿床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田俊;基于CETS的教师培训评价体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永利;应用TOPSIS法和RSR法实施厂矿医院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浙江经济科技协调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4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414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9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