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异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06-02 18:03
本文关键词:科技异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日渐提高,同时,科技异化现象也不断加重,甚至威胁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探讨科技异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虽然中外学者对科技异化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理论成果也颇为丰富,但是已有的研究多是就科技异化的一些表面现象做解读,对科技异化分析得尚不够深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能帮助人类创造出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把人类社会导向文明、自由和进步而且它也能摧毁这一切。目前,科技异化现象已经十分明显,不仅造成温室效应、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灾难,并且已经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展开对“如何解决科技异化问题,实现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发展”问题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国内外的不少学者和团队已经把研究重心转向这一领域,做出了不少开拓性工作,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在客观评价科技异化、分析科技异化产生的根源和机制问题上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我们认为,只有客观地评价科技异化,并从哲学层面厘清科技异化产生的根源和机制,才能对实际工作起到有的放矢的指导作用。 笔者遵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与交融。以马克思、恩格斯对科技异化问题的观点为依据,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异化作出的“诊断”和“处方”,探究科技异化的成因和机制。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尝试提出消解科技异化问题的新思路,为从理论和现实上扬弃科技异化,维持科技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全文共分为三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科技异化的内涵及根源分析。首先,笔者总结了异化概念发展的历史,重点回顾了异化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的词,最初的涵义及转变;其次,根据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引申和发展,说明科技异化的基本内涵,并对科技异化与科技负面效应、科技价值两重性、技术异化等在学界经常混用的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使本文中科技异化的涵义定位更为准确;再次,笔者从物质和生产领域、道德和思想领域以及人类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三方面列举了二十世纪前后的科技异化现象;最后,笔者详尽分析产生科技异化的成因。 第二章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和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异化的观点及其解决方案。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由于人类有限的认识水平、社会不合理的制度两方面因素的诱导,科技异化的消极作用逐渐扩大,产生了生态灾难和人类生存危机,因此,他们提出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解决方案,这对我们当代社会的科技异化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随后,文章梳理了以莱斯、阿格尔、奥康纳、克沃尔和福特斯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异化现象的不同分析,并总结他们提出的生态学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道路,在对其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取他们的理论中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现实意义的部分。 第三章探讨了解决科技异化问题的途径及其现实意义。此章首先结合哲学发展的历史,从作为哲学范畴的词和作为描述一种社会现象的词两方面来探究“异化”的积极作用,并对科技异化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挖掘,提出正视科技异化积极作用的观点;其次,针对科技和科技异化的特性,依据前面所分析的产生科技异化的主客观因素,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克服科技异化的解决途径为基础,结合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社会主义建设方案,笔者提出制定合理发展科技、实践科学发展、完善社会建制三个方面的实践措施,建立并完善以科学发展和人文关怀为指导的机制与体制,在肯定科技异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根据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循序渐进地解决科技异化问题。在文章的末尾,笔者强调,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解决异化问题在新时代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是从源头解决科技异化问题的最佳选择。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生态化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更应该是全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科技异化 根源 积极作用 生态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30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3
- 第一部分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10
- 第二部分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第三部分 论文主要创新点11-13
- 一、科技异化的内涵及根源分析13-25
- (一) 异化和科技异化13-17
- 1、异化13-14
- 2、科技异化的涵义14-15
- 3、相关概念辨析15-17
- (二) 科技异化的历史表现17-19
- 1、二十世纪之前的科技异化17-18
- 2、二十世纪以来的科技异化18-19
- (三) 科技异化的根源分析19-25
- 1、科技本身的属性导致的科技异化20-22
- 2、科技应用中出现的科技异化22-25
- 二、马克思、恩格斯和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解决科技异化问题的方案25-35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方案25-27
- 1、马克思、恩格斯分析科技异化的根源25-26
- 2、科技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26-27
- (二)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案27-35
- 1、莱斯与阿格尔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创建之路28-29
- 2、奥康纳将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结合的改良之路29-31
- 3、克沃尔从意识形态入手的解决方案31-32
- 4、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的深入挖掘32-33
- 5、小结33-35
- 三、解决科技异化问题的对策及其现实意义35-46
- (一) 正确看待科技异化的积极作用35-39
- 1、异化的积极作用探究35-37
- 2、科技异化的积极作用探究37-39
- (二) 科技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39-43
- 1、合理地发展和运用科技39-40
- 2、高扬人文精神,实践科学发展40-43
- 3、完善社会建制,从意识形态上进行控制和调整43
- (三) 解决科技异化问题与实践科学发展观43-46
- 1、理论上的伟大创新44
- 2、推动我国社会向更和谐的方向发展44-45
- 3、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做出崭新的开拓45-46
- 结语46-47
- 注释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50-51
- 后记51-5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俊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及出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艳社;技术创新异化的人文规约[D];郑州大学;2012年
3 廉佳;科技异化问题的哲学阐释[D];渤海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科技异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41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