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科技创新包括科技和创新两个方面。科技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创新则是指思想和行动拥有具备创造精神的调研和演变过程,由此科技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变革,获得的包括组织、管理、技术、市场等的创造活动的思维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所以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基础、总量、实力、发展潜力以及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综合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城市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分支,分析一个城市的科技创系能力,了解与科技创新能力相关因素的比较优劣势,对知己知彼进一步研究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我国连接东北亚的枢纽,在2010年哈尔滨市提出了向科技创新型城市进军的口号,因此对哈尔滨市科技能力进行总体的评价、分析及提出具体的提升建议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对于科技创新的研究成果入手,借鉴经验、找到不足,随后通过对科技创新的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明确科技创新能力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并结合哈尔滨市的科技现状数据,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哈尔滨市科技创新现状进行初步分析;再通过对已有城市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及结合当前科技的发展趋势要求,构建了包含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和36个四级指标的适用城市间比较的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将哈尔滨市的纵向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变化;另一方面通过横向指标与其他副省级城市进行比较,得出哈尔滨市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的科技创新位次。进而对哈尔滨市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剖析,找出制约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症结所在。最后根据哈尔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最后提出整合哈尔滨市科技资源的办法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提升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对策建议。本文为哈尔滨市政府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今后客观评价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提出提升城市科技创新的综合水平对策建议,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哈尔滨 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2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9
- 1.1 课题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16-17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7-19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2 科技创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19-24
- 2.1 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19-21
- 2.1.1 科技创新的内涵19
- 2.1.2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含义19-20
- 2.1.3 R&D资源的定义20
- 2.1.4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20-21
- 2.2 科技创新的理论基础21-23
- 2.2.1 制度创新理论21
- 2.2.2 技术创新理论21-22
- 2.2.3 创新集群理论22
- 2.2.4 三螺旋创新理论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3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现状的SWOT分析24-33
- 3.1 哈尔滨市基本概况24
- 3.1.1 区位与行政24
- 3.1.2 资源概况24
- 3.2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的现状24-27
- 3.2.1 科技投入稳步增长24-25
- 3.2.2 科技产出水平提高25-26
- 3.2.3 科研机构实力提升26-27
- 3.3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内外环境分析27-32
- 3.3.1 SWOT分析方法27-28
- 3.3.2 优势分析(Strengths)28-30
- 3.3.3 劣势分析(Weaknesses)30-31
- 3.3.4 外在机遇(Opportunity)31-32
- 3.3.5 外在威胁(Threats)32
- 3.4 本章小结32-33
- 4 构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3-40
- 4.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甘标和原则33-34
- 4.1.1 建立的目标33
- 4.1.2 建立的原则33-34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34-39
- 4.2.1 设计指标体系34-35
- 4.2.2 数据来源说明35
- 4.2.3 选择评价方法35-36
- 4.2.4 建立评价模型36-38
- 4.2.5 指标的处理38-39
- 4.3 本章小结39-40
- 5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40-48
- 5.1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40-43
- 5.1.1 科技基础的评价结果40-41
- 5.1.2 科技投入的评价结果41
- 5.1.3 科技产出的评价结果41-42
- 5.1.4 科技对经济社会影响程度的评价结果42-43
- 5.1.5 综合评价结果43
- 5.2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43-47
- 5.2.1 科技创新环境不够完善44-45
- 5.2.2 科技创新体制不够合理45-46
- 5.2.3 科技创新机制不够健全46-47
- 5.3 本章小结47-48
- 6 提升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48-55
- 6.1 整合科技资源,营造科技创新环境48-49
- 6.1.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48
- 6.1.2 完善科技创新法律法规48-49
- 6.1.3 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力度49
- 6.2 完善政府职能,建立新型创新机制49-51
- 6.2.1 转变政府角色,服务科技创新49
- 6.2.2 积极推行财政、金融扶持政策49-50
- 6.2.3 鼓励科研机构向企业转制50-51
- 6.3 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51-52
- 6.3.1 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51
- 6.3.2 大力推动民营企业自主创新51-52
- 6.4 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建设52-53
- 6.4.1 转变高校创新观念52
- 6.4.2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52-53
- 6.5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筑科技创新网络53-54
- 6.5.1 构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体系53
- 6.5.2 加强科技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建设53-54
- 6.6 本章小结54-55
- 结论55-56
- 参考文献56-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8-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云飞;欧阳青燕;;基于多元统计的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分类特征[J];系统工程;2009年06期
2 王桂月;徐世星;;知识管理视角下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7期
3 方旋,刘春仁,邹珊刚;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的探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9期
4 “创新型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课题组;丁学东;;创新型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22期
5 王林平;;对黑龙江省科技人力资源状况的分析与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1期
6 徐鹏杰;;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3期
7 李文涛,苏琳;制度创新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纵横;2001年11期
8 沙玉英;用数学观点探究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与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6期
9 潘杰义;杨青青;司公奇;;基于集对分析法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风险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10 焦凌佳;我国各地区科技创新实力的统计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樊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R&D投资活动及效率的比较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爱国;山东经济中科技创新的实践与发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哈尔滨市科技创新能力分析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418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