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8:13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实现社会的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追求的社会理想。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出发,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放在同等高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是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发展。其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能否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成为新时期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历史责任。 本论文依托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招标项目“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技术支撑体系研究”课题,开展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其目的是旨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技支撑体系提供依据,推动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更好的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提出的演变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科技需求和技术体系分析。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要求的人自身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的精神,分别分析其相对应的重点领域对科技的需求以及技术体系的建立。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组成与建设研究。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涵义、主要内容和构成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研发体系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建设、科技管理体系与科技保障体系的建设。 本论文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理念、科技发展规律为指导,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法、系统工程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技支撑体系进行了阐述和研究,总结了我国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建立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技支撑框架体系和运行机制。 本论文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科技支撑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途径,重点研究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技支撑体系,系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技需求和技术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创新性,对于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以及如何建设和谐社会将会有一定的启发,但由于时间比较紧张,任务比较重,论文难度较大,加之经验不足,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值得商榷,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技需求 技术体系 科技支撑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322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一章 前言12-16
- 1.1 提出问题的背景12-14
- 1.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举措12
- 1.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12-14
-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14-16
- 1.2.1 论文研究内容14
- 1.2.2 论文研究方法14-15
- 1.2.3 论文研究的意义15-16
- 第二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16-32
- 2.1 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16-20
- 2.1.1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阶段(1985—1994年)16-18
- 2.1.2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阶段(1994—2002年)18-19
- 2.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阶段(2002 年以来)19-20
- 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20-23
- 2.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20-22
- 2.2.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22-23
- 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领域23-32
- 2.3.1 人自身和谐23-24
- 2.3.2 人与社会和谐24-26
- 2.3.3 人与自然和谐26-28
- 2.3.4 政治和谐28-29
- 2.3.5 经济和谐29
- 2.3.6 文化和谐29-32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技需求和技术体系分析32-47
- 3.1 科学技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支撑作用32-34
- 3.2 人自身的和谐对科技的需求和技术体系分析34-37
- 3.2.1 人口、医药卫生与健康领域对科学技术的需求34-36
- 3.2.2 人自身和谐的主要技术体系构成36-37
- 3.3 人与社会的和谐对科技的需求和技术体系分析37-40
- 3.3.1 社会公共安全与劳动安全对科学技术的需求37
- 3.3.2 社会管理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对科学技术的需求37-38
- 3.3.3 城市规划、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对科学技术的需求38-39
- 3.3.4 人与社会和谐的主要技术体系构成39-40
- 3.4 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科技的需求和技术体系分析40-44
- 3.4.1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科学技术的需求40-42
- 3.4.2 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对科学技术的需求42-44
- 3.4.3 人与自然和谐的主要技术体系构成44
- 3.5 政治和谐对科技的需求分析44-45
- 3.6 经济和谐对科技的需求分析45-46
- 3.7 文化和谐对科技的需求分析46-47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组成与建设47-60
- 4.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构成47-51
- 4.1.1 科技支撑体系47
- 4.1.2 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47-49
- 4.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构成49-51
- 4.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技术研发体系建设51-53
- 4.2.1 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发挥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源泉作用51-52
- 4.2.2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52
- 4.2.3 加强官产学研合作,有效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52-53
- 4.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53-54
- 4.3.1 建立技术培训中心53
- 4.3.2 建立技术评估机构53-54
- 4.3.3 建立技术转移机构54
- 4.3.4 设立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54
- 4.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建设54-56
- 4.4.1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机构的设立、整合54-55
- 4.4.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建设55
- 4.4.3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55-56
- 4.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管理体系建设56-57
- 4.5.1 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支撑工作的重要性56
- 4.5.2 建立高效、协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技管理体系和监督制度56-57
- 4.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保障体系建设57-60
- 4.6.1 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增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科技投入57-58
- 4.6.2 大力培养、引进国内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优秀科技人才58
- 4.6.3 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技工作环境58-59
- 4.6.4 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59-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安民;;科技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现实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梁利珍;;试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的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4期
3 韩立民;柴寿升;;以企业研发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思路研究[J];东方论坛;2006年06期
4 丁兆庆;;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意义及其路径选择[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袁璐;;论科技与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观察;2006年01期
6 周志田;杨多贵;康大臣;;中国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7 宫丽华;;略论科技创新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8 陈宝国;林瑞芳;;以绿色科技为支撑 全面构建和谐社会[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3期
9 周玉明;;环境保护与构建和谐社会[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10 万秋月;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现状的分析[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芳;和谐社会构建与有序政治参与[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456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