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我国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思考

发布时间:2017-07-26 17:26

  本文关键词:我国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传播 社会语境 多样性 本土化


【摘要】:科学传播受社会语境中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语境对科学传播的作用程度及效果在不同的时间和区域中存在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当前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共同经历着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转变、科学与公众的关系转变,以及新媒体崛起带来的挑战。我国,一个地理多样性颇丰的国家,其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的发展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上述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使得我国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在具有各国科学传播社会语境共性问题的同时,带有着突出的本土特征。我国公众的科学传播需求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征,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传播模式的跨越性变革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特征。基于上述考虑,我国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特色的科学传播策略,逐渐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公众科学传播体系。本文关注社会语境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建议将社会语境因素纳入科学传播研究视野,拓展多元社会语境中我国科学传播体系的研究视角。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普研究所;
【关键词】科学传播 社会语境 多样性 本土化
【分类号】:G322
【正文快照】: 1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1.1科学传播社会语境的概念1.1.1“语境”的概念研究“语境”概念原本应用于语言学研究范畴,含义是规定一段文本意义所必需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1]。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首次运用“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一术语,认为需要把某人的话语与当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兵;侯强;;科学传播中的科学与常识[J];科学;2005年05期

2 谭小琴;;科学传播:我们迷失了什么[J];科普研究;2007年02期

3 谢彦;;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的科学传播[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1期

4 杨建华;舒志彪;;不同学部院士科学传播行为对比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5 杨清媛;;从传统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J];中外企业家;2011年14期

6 翟杰全;;科学传播: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开放[J];科普研究;2012年05期

7 孟静雅;;浅谈科学“危机”下的科学传播[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5期

8 许志晋,毛宝铭;风险社会中的科学传播[J];科学学研究;2005年04期

9 张晶;尹兆鹏;;科学传播理论的历史考察:将“传播”理念引入“科学”的历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5期

10 李婧;;浅谈科学传播[J];天津科技;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铁;;科学传播应重视规范性和科学性——以近年几家大报的若干文章为例[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香平;;科学传播需要双力驱动[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石国进;;应急条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李秀菊;何薇;;欧盟科研框架计划项目中科学传播的政策与实践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任杰;李秀菊;张永锋;;浅析“科学与社会”在欧盟框架计划中的发展[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曹昱;;公众理解科学理论发展研究——对约翰·杜兰特的“民主模型”的反思[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肖云;王闰强;;泛在融合的科学传播云服务[A];科学与艺术·数字时代的科学与文化传播——2012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智强;;提高科学传播能力 促进科学素养建设[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时进;;网络时代促进科学传播事业发展的思考——基于上海地区的实证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10 刘佳;;虚拟社会视域下的科学传播[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细荣;清末民初新型知识分子科学中国化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7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577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