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团队的创优建设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评价
本文关键词:科研创新团队的创优建设对创新能力的影响评价
【摘要】:以某农业科研创新团队为例,通过分析团队科技人才结构、科研经费投入、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及科技奖励等相关情况,对该团队在获得优秀称号和奖励前后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和评估。研究表明,创优获奖后,该团队研究人员的整体结构更趋合理,团队在SCI论文发表、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的授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显示,创建优秀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对团队科研创新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科研团队在获得更充裕、更合理的科研投入后,能够取得更高层次的科技成果产出。优秀团队的建设为科技创新团队的管理及发展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部水生动物遗传育种和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农业 科研 创新团队 创新能力 影响评价
【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JBFT10)
【分类号】:G322
【正文快照】: 1引言自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各大企业将团队概念引入生产机制中并产生了明显绩效,团队建设在许多企业迅速普及;在企业团队管理理论比较成熟后,其思想原则又很快被应用到科研活动中[1]。近几年来,以科研团队的方式进行某领域的科学研究已成为较普遍的科技创新模式,在获得了较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剑;何海燕;;高校科研创新团队评价研究——基于主成分投影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9期
2 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5年02期
3 楼洪兴;冯水英;骆少嘉;游兆彤;沈新芬;郑纪慈;孙国昌;;基于课题组的农业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7年S1期
4 欧阳欢;陈诗文;方骥贤;唐冰;王富有;;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5 李巨光;苗水清;;基于科技创新团队绩效评价特点的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年02期
6 申红芳;廖西元;胡慧英;;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产出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评价与管理;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炳红;傅庆林;;科研团队建设与党组织的推动作用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23期
2 陶沁;;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与措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卢子芳;邢光军;范鹏飞;;邮电高校经济管理类科研创新团队的构建[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朱琳;余志刚;郑大光;郭翔宇;;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活动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王磊;由雯;张帆;;中国移动“集团彩铃”项目团队绩效评价[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2期
6 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倪健;;论大科学时代的科研团队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12期
8 林国和;;普通高校科研团队的建设[J];大众科技;2012年08期
9 黄宇;李战国;冯爱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困境与突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2期
10 黄承锋;王平;余小可;陈晓明;;国有企业基层干部的考核研究——以烟草企业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婉;;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王兴国;苏幼坡;;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喜乐;曾海燕;管美鸣;;基于网络支持的新型科研团队的柔性特征[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樊一阳;顾萍;;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对策探讨[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艾华;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马卫华;产学研合作对高校学术团队核心能力作用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闫俊周;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的组织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明宇;组织知识共享视野下的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团队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田富俊;技术创新主体的柔性激励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全利平;基于知识网络的科研团队知识及任务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8 梁欣如;企业全面创新的领导机制与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金福;知识型组织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磊;大学创新学术团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波;新产品研发项目团队成员选择方法研究及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王衍喜;学科团队竞争力分析与评价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晓蓬;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的绩效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吕淑芳;论新升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熊鑫;企业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6 臧晓e,
本文编号:6014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60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