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产学研场域的“转译—治理”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21:28

  本文关键词:产学研场域的“转译—治理”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产学研 场域 转译 治理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产学研各方行动者如何联结形成社群,以及形成后的社群又如何维系的问题。鉴于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失败教训,本文不主张政府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名,通过行政手段等非市场化的方式,撮合产学研各方协同,因为创新是各个主体自主性协同的结果而不是组织化协同的结果。为此,本文主要依托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将产学研社群理解为一个关系空间而不是一个组织实体,目的就是在于打破建制壁垒,推动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这是本文立论的基础。产学研各方行动者之所以要形成社群,关键在于有共同的利益,这是一种利益导向下的联结。之所以一直存在产学研"两张皮"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他们异质性的利益诉求没有得到有效的结合。产学研各方的合作,从过程上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关系的联结,一个是关系的维护。这两个阶段实质上又是一体的,不考虑关系维护的联结,不可能有真正的联结;没有联结,也就谈不上关系的维护。看似两个问题,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即产学研合作如何推进的问题。因此,本文将研究聚焦在产学研创新要素自由结合的机制以及如何长期维持创新关系的问题上,需要强调的是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是创新联盟、创新中心等产学研社群,对一次性的产学研合作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对创新要素自由结合的机制研究,本文借助了行动者网络理论的转译理论,提出产学研各方行动者形成社群的过程就是一个转译的过程,转译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moments),分别是问题化(problematisation)、利益锁定(interessement)、召募(enrollment)和动员(mobilization)。转译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产学研合作方联结的机制和过程。但是,转译之后形成的社群,仅能认为是一个初级社群。如果新联结成的社群,其内部的行动者已经形塑了新的创新惯习,并且新惯习指导行动者的行为,那么这个社群我们可以认为是较为成熟的社群。初级社群要发展成为高级社群,关键在于治理。依托多中心治理理论,本文提出通过外部与内部两方面的治理,来形塑社群行动者的新惯习。创新依靠的是自生秩序而不是管制秩序或管理秩序,因此场域的外部治理,主要是提出政府应该从权力的中心退出来,置身于场域之外发挥影响力,而不是直接作用在行动者身上,具体的举措包括给予场域高度的自主性;发展公共论坛,推进各方协商;完善股权激励,保护合法利益。就内部治理而言,基本保障是行动者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场域内部的秩序由行动者之间协商而定,不是由外部给定;基本要求是内部的行动者都具有自主治理的能力,即行动者具有在场域中行动的资格;关键是行动者之间合作机制的建构,最终目标是形成相互协商、相互信任、相互监督,具有共同情怀的治理格局。
【关键词】:产学研 场域 转译 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322
【目录】:
  • 致谢5-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4
  • 1. 导论14-39
  • 1.1 问题的提出14-16
  • 1.2 文献综述16-32
  • 1.2.1 产学研合作研究的主要脉络16-23
  • 1.2.2 产学研合作研究的主要领域23-28
  • 1.2.3 产学研合作研究的主要方法28-29
  • 1.2.4 产学研合作研究的主要不足29-31
  • 1.2.5 本文研究的聚焦31-32
  • 1.3 相关概念界定32-33
  • 1.4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创新点33-39
  • 1.4.1 研究思路33-35
  • 1.4.2 基本架构35-37
  • 1.4.3 创新点37-39
  • 2. 分析框架39-57
  • 2.1 场域理论与产学研社群39-46
  • 2.1.1 场域理论介绍39-42
  • 2.1.2 引入场域理论的原因解释42-46
  • 2.2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产学研社群46-50
  • 2.2.1 行动者网络理论介绍46-48
  • 2.2.2 引入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原因解释48-50
  • 2.3 多中心治理理论与产学研社群50-53
  • 2.3.1 多中心治理理论介绍50-52
  • 2.3.2 引入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原因解释52-53
  • 2.4 产学研社群:一个新的异质性场域53-57
  • 3. 产学研场域的历史和结构57-77
  • 3.1 产学研场域的发展历史57-65
  • 3.1.1 学术场域与产业场域的孤立式发展阶段57-60
  • 3.1.2 学术场域与产业场域的接触式发展阶段60-62
  • 3.1.3 学术场域与产业场域的协调式发展阶段62-65
  • 3.2 产学研场域的外部环境65-71
  • 3.2.1 权力场域对产学研场域行动者行为模式的影响66-68
  • 3.2.2 权力场域对产学研场域创新模式的影响68-71
  • 3.3 产学研场域的内部结构71-77
  • 3.3.1 学术场域与经济场域的叠加71-73
  • 3.3.2 行动者的位置73-77
  • 4. 产学研场域的联结:转译77-101
  • 4.1 从承认、信用到资本:知识生产的动力变迁77-83
  • 4.1.1 追求承认77-79
  • 4.1.2 追求信用79-80
  • 4.1.3 追求资本80-83
  • 4.2 从转移到转译:产学研场域联结机制的转变83-93
  • 4.2.1 转译概念的提出83-86
  • 4.2.2 转译的过程86-89
  • 4.2.3 转译的特点89-93
  • 4.3 案例研究:以宁波市石墨烯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为例93-98
  • 4.3.1 石墨烯研发概况93-95
  • 4.3.2 宁波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现状95-96
  • 4.3.3 宁波石墨烯创新社群的联结96-98
  • 4.4 互联互通时代对产学研场域联结的影响98-101
  • 5. 产学研场域的发展:协商治理101-122
  • 5.1 协商治理的历史演进101-108
  • 5.1.1 从自由到自治102-104
  • 5.1.2 从自治到治理104-107
  • 5.1.3 协商治理的提出107-108
  • 5.2 产学研场域的外部治理108-111
  • 5.2.1 场域的自律:提高自主性109
  • 5.2.2 协商的推进:发展公共论坛109-110
  • 5.2.3 利益的保护:股权激励110-111
  • 5.3 产学研场域的内部治理111-119
  • 5.3.1 自主的基础:门槛准入111-113
  • 5.3.2 协商的机制:双轨协商113-115
  • 5.3.3 信任的培育:增加异质性资本115-117
  • 5.3.4 惯习的重塑:培育社群意识117-119
  • 5.4 互联互通时代对产学研场域治理的影响119-122
  • 6. 结语122-125
  • 6.1 结论122-124
  • 6.2 讨论124-125
  • 参考文献125-136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杏秋;;培养你的说服力[J];企业家天地;2010年04期

2 李艳;孙学博:以诚信赢得市场 用心留住客户[J];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2002年05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布赖恩·特伦奇;;科学博客中会出现哪些形式的科学传播[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海南日报记者 卓兰花;陈学博:雕塑是城市的最美符号[N];海南日报;2010年

2 贾玉华“手牵手博客”站站长、《康复·生命新知》“网络与医学”栏目编辑;科学博客:让科普在网上充满活力[N];健康报;2009年

3 刘效仁;科学博客为何寥若晨星[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刘效仁;科学博客何以寥若晨星[N];大众科技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李伟;科学博客:离学术有多远?[N];科技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先爽 实习生 仇栖锋;科学博客 科学的后花园[N];江苏科技报;2006年

7 康慨;美国的文学博客运动[N];中华读书报;2005年

8 廖小兵 见习记者 秦郑敏;董学博来我市考察[N];广安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覃晓燕;科学博客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张国昌;产学研场域的“转译—治理”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天慧;STS视域下科学博客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74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6474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