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守则——浅析《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指南》
本文关键词: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守则——浅析《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指南》
【摘要】:本文基于国内外科学传播相关案例,从科学家与大众媒体的沟通交流、科学家如何展示研究成果、科学家参考公众心理特点谈论科学风险等方面,对《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指南》报告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提出我国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工作的三点建议: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大众媒体的作用;科学家应以足够审慎和负责的态度、简明易懂的通识语言与公众交流;科学家应谨慎表述和传达研究成果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
【作者单位】: 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科学家 科学传播 传播守则
【分类号】:G206;G321
【正文快照】: 2006年8月21日,英国社会问题研究中心联合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研究学院,发布了题为《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报告。报告认为,所有纳税公民对于科学研究现状、进展以及趋势都有知情权,科学家的共同职责是把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传达给公众,并适时为公众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鹤鹏;;全球变暖、科学传播与公众参与——气候变化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分析[J];科普研究;2007年03期
2 孙俊;潘玉君;和瑞芳;崔文芳;杨静思;段颖娟;;科学普及中行为缺失的案例剖析——以地理学为例[J];科普研究;2011年02期
3 胡璇子;诸葛蔚东;李锐;;英国促进科学家与媒体互动关系初探——以科学媒介中心为例[J];科普研究;2013年03期
4 何亭;;科学传播下科学家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嵩;;科技风险认知的差异及其解释——从心理学到社会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孙俊;潘玉君;姚辉;郭林生;和瑞芳;刘树芬;赵健霞;杨小燕;;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2期
3 郑保卫;李玉洁;;论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J];国际新闻界;2011年11期
4 孙俊;潘玉君;和瑞芳;刘海琴;常楠静;刘树芬;李会仙;;地理学第一定律之争及其对地理学理论建设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2年10期
5 翟杰全;;当代科技传播的任务分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6 李玉洁;;信源、渠道、内容——基于调查的中国公众气候传播策略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3年08期
7 何亮亮;;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问题的现状与特质[J];法制与社会;2013年34期
8 张蕾;郑文范;;论中国马克思主义STS研究范式及其解释功能[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王英;张峰;;国际海洋科普模式演进及其传播方法比较[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姜萍;;传媒视角下科学家、媒体、公众与转基因技术关系研究的讨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荆筱槐;;公众参与规约技术价值观解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2 王国晖;;抗击雪灾对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反应能力建设的几点启示[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3 马蕾蕾;;广泛开发和推广科普文化产品[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刘书越;;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问题[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5 高健;陈玲;;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科普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A];全球科学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馆校结合——第七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方;我国社会热点事件与科学普及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马锋;现代风险报道生产偏向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发俊;社会语境与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罗永仕;生态安全的现代性解构及其重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陈潇潇;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D];武汉大学;2010年
6 荆筱槐;技术价值观进化机理探析[D];东北大学;2007年
7 刘萱;基于PUS指标的“科学文化”指数模型及效度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郭燕霞;医疗实践中的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陈仕伟;杰出科学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赵莉;新媒体科学传播亲和力的话语建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振;突发性灾难事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讨[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佳芝;中外媒体气候变化报道研究(1988-2010)[D];暨南大学;2011年
3 谭博文;完善新疆救灾物资储备保障体系的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刘姣;《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报道的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魏娟;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齐勇;论西方科学纪录片的叙事特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任光飞;科技传播视角下鄂尔多斯市洁净煤技术传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董国豪;试论二十世纪中国科普的两次高峰[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许永丽;难以忽视的真相[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妤;公共政策下科技馆资金运行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珲,龚建华,施晶晶;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4期
2 陆大道;西方“主流经济地理学”发展基本议题演变的评述——为“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中译本所作序言[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3 叶超;蔡运龙;;地理学方法论变革的案例剖析——重新审视《地理学中的例外论》之争[J];地理学报;2009年09期
4 陆大道,蔡运龙;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5 Б.Б.罗多曼 ,刘伸;地理学的教训[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01期
6 张祖林;当代西方地理学中的地理虚无主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7 孙俊;;地理学基本价值的确定及其现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朱效民;当代科普主体的分化与职业化趋势——兼谈科普不应由科学家来负责[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1期
9 朱效民;什么是公众理解科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年04期
10 朱效民;科学家与科学普及[J];科学学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斌;;启蒙与科学传播[J];科普研究;2011年04期
2 翟杰全;;科学传播: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开放[J];科普研究;2012年05期
3 翟杰全,杨志坚;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刘华杰;整合两大传统:兼谈我们所理解的科学传播[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5 唐丽,李曼罗;版权制度对科学传播的意义及局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黄华新,俞国女;社会语境中的科学传播[J];科学学研究;2004年04期
7 许志晋,毛宝铭;风险社会中的科学传播[J];科学学研究;2005年04期
8 杨清明,赵东伟;论科学传播内容与机制的辩证统一[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张晶;尹兆鹏;;科学传播理论的历史考察:将“传播”理念引入“科学”的历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5期
10 李婧;;浅谈科学传播[J];天津科技;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峥华;;建构主义思想下对科学传播社会语境的思考[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刘秀花;;气象科普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曾铁;;科学传播应重视规范性和科学性——以近年几家大报的若干文章为例[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香平;;科学传播需要双力驱动[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姜照君;陈清;;科学传播的“边缘化”[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6 孙红霞;任嵘嵘;;科学传播理论研究新探[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吴琦来;普宏;孟雷;;关于中日高校科学传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A];安徽首届科普产业博士科技论坛——暨社区科技传播体系与平台建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舒志彪;来英;;电视科学传播能力研究——以科教栏目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9 石国进;;应急条件下的科学传播机制探究[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李秀菊;何薇;;欧盟科研框架计划项目中科学传播的政策与实践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罗红;科学传播的叙述转向及其哲学思考[D];南开大学;2014年
4 王细荣;清末民初新型知识分子科学中国化实践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卫征;科学传播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张凡;简论科学传播的历史演变[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施径科;科学传播中的公众理解问题初探[D];中南大学;2004年
4 李泳涵;科学传播的学科基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健;从《天使与魔鬼》的科学传播影响透视科学形象重塑[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林小丰;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科学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杨俊朋;美、英、澳大学科学传播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8 张彩娥;公众兴趣小组与科学传播[D];河北大学;2010年
9 张兰兰;论《遐迩贯珍》的科学传播[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史晓雷;科学传播的演变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47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647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