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地球”科学计划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关键词:“未来地球”科学计划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未来地球"(Future Earth)是最新推出的为期10年的全球环境变化大型国际科学计划。本文介绍了"未来地球"提出的背景,阐述和解读了"未来地球"的战略框架、研究主题以及能力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分析"未来地球"科学计划的特色和世界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总体部署的精神,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生态环境现状和地球科学进展,从科学支撑、学科融合、顶层设计、基础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分析了"未来地球"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系统科学集成的影响和启示。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
【关键词】: 未来地球 科学计划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G322
【正文快照】: “未来地球”(Future Earth)科学计划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资助和推动,于201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Rio+20”)上正式启动。该计划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与融合,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毅;宗刚;赵子壮;;西藏普兰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2 黄丽;李克国;王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英武山村旅游开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3 张向前;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宋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杨冬民,张玲;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协调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赵连静,陈娆,杨为民,江占民;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陈勇兵;环境、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J];商业研究;2005年04期
8 朱秋明;陆f;;科技进步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阳相翼;;农民环境权益的法律保障[J];长白学刊;2008年01期
10 李勇;;环青海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基本要素分析[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丁任重;;经济可持续发展:增长、资源与极限问题之争[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赵晓光;许振成;王轩;韩秋萍;胡习邦;张修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体系[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李世平;;浅议地下土地使用权登记[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楼洪志;王仲淼;;加快农村能源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谢毅;;循环经济与江苏区域发展[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孙凤莲;王雅鹏;;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影响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钟明春;基于利益视角下的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小南;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孝义;农产品可拓物流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覃朝晖;成渝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为民;崔政;张立;;大科学计划与当代技术创新范式的转换[J];科学与社会;2012年01期
,本文编号:659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65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