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

发布时间:2017-08-16 19:05

  本文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人才培养 科研成果 基础科学研究


【摘要】:正基础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是技术创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源泉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摇篮[1],也是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没有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就不会有技术的划时代发展。我国要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拥有充足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和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在我国科技资助计划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是基础科学研究资助的重要力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人才培养 科研成果 基础科学研究
【分类号】:G322
【正文快照】: 基础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知识体系是技术创新、技术革命的先导、源泉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摇篮[1],也是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没有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就不会有技术的划时代发展。我国要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拥有充足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阵雨;陈钟;刘权;田起宏;王长锐;孟宪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周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2014年03期

2 牛萍;孟祥利;宿芬;曹凯;;青年人才资助的“科研年龄”和“职业生涯早期”标准及其启示[J];中国科学基金;2013年01期

3 段庆锋;汪雪锋;;项目资助与科学人才成长——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973计划的回溯性关联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11期

4 陈佳洱;;基础科学研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J];科技导报;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梅;智强;费继鹏;;青年科学基金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基于1995—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6年07期

2 田人合;张志强;郑军卫;;杰青基金地球科学项目资助效果及对策分析[J];情报杂志;2016年06期

3 贾玲;徐以鸿;苏建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J];中国科学基金;2016年03期

4 孙彦玲;;我国高层次人才项目选拔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09期

5 范超;陈华;陈志峰;魏巍;;福建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策思考——基于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实施的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16年02期

6 刘彬;乔黎黎;张依;;生命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状况及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6年02期

7 孔双蕾;张焕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5-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与管理经验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5年03期

8 刘超;范少锋;孙赵君;蔡晖;;基于获得“杰青”“优青”资助情况分析北京大学“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的成效[J];中国科学基金;2015年03期

9 宋歆炜;;医学科研机构青年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的激励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5年08期

10 李媛;;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过程探析及启示[J];中国科学基金;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延绥宏;陈京京;董国强;高岭;;西北大学“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回顾[J];中国科学基金;2011年02期

2 毕建新;黄培林;;青年科学基金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以东南大学为例[J];中国科学基金;2011年01期

3 陈晓剑;李峰;刘天卓;;基础研究拔尖人才的关键成长路径研究——基于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1年01期

4 郭美荣;彭洁;赵伟;屈宝强;;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成长过程及特征分析——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5 廖海;温明章;杨海花;;2006-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生物学学科项目资助情况分析与展望[J];微生物学报;2011年01期

6 赵伟;屈宝强;王运红;彭洁;;我国环境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论文产出分析——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2期

7 刘艳妮;邓军;张都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西电”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J];中国科学基金;2009年05期

8 任洪波;赵志耘;;转变资助方式,扶持年轻研究人员——美国国家文理学院《推动科学和工程研究》述评[J];中国软科学;2009年07期

9 王通讯;;人才最佳创造年龄规律[J];中国人才;2008年05期

10 于光;;论“科学创造最佳年龄规律”的局限性[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丁;西部开发与金融人才培养研讨会召开[J];新疆金融;2001年08期

2 钦平;教师素质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探析[J];经济师;2003年06期

3 王丽萍;;高校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展望[J];企业家天地;2006年09期

4 李英芳;陈全邦;党利华;袁国政;;浅论青年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消费导刊;2009年10期

5 叶志明;;从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关系谈产学研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10期

6 柴宝芬;;关于日本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7期

7 杨长年;;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人才培养[J];价值工程;2011年36期

8 严伟民;;高校人才培养创新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22期

9 王纯旭;;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14期

10 陈迪;评选优秀论文 促进人才培养[J];机床;199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铁璐;李学军;;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体会[A];第八次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3 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欧阳建平;徐绍红;侯志军;;地质类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郑勇;刘凤然;马秀坤;;大学生科技活动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丰硕;;我国行业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一鸣;赵鹤鸣;杨德生;;政府搭桥,校企合作,走出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徐平原;;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慧;;西部开发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陈彬;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N];法制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李皓 通讯员 胡文锋;农发行加强重点人才培养工作[N];粮油市场报;2010年

3 淮海工学院教育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吴明忠;协同创新必须和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年

4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海闻;创新人才培养卡在哪儿[N];光明日报;2013年

5 记者 范珉菲;高层次医卫人才培养考核新模式推出[N];山西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刘溟;端正对金融衍生品的态度 着力加强人才培养[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柳黎明;加强人才培养师资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地方能力[N];黑河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江尧瑞;抓住师资,,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N];光明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徐亦平;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张久雷 记者 一丁;以人才培养促进生产力发展[N];遵义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盛欣;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益东;基于课题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郭铭扬;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张燕娜;河南省桥牌基地人才培养动力机制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巩俊婷;浙江农村职业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考察与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欣;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创新工程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6 戴敏;GE公司零售高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孙会明;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刘昊;我国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王宗成;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管理仪表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金永存;基于“163模式”的机械加工类一线技术人才培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4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684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