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大数据引起的科学转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8 18:08

  本文关键词:大数据引起的科学转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数据 因果性 说明 预测 范式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所产生并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的量变产生了质变,形成了“大数据”,被认为是数据的第二次革命。 面对大数据这一新生事物,当前科学界已经予以了足够的重视。那么大数据究竟对科学产生了如何的影响?这种影响使得科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种转变究竟意味着什么?应当如何评价这种转变?成为自然科学前沿中的哲学问题。 通过考察,本文将大数据引起的科学转变,划分为三个层面的问题:1.事实层面:科学转变的具体内容;2.意义层面:科学转变的哲学内涵;3.价值层面:如何评价此种转变。本文的研究目的便是,尝试通过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对大数据引起的科学转变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 本文具体的研究路径通过四个分问题来展开,即大数据引起的:1.科学研究的转变:2.科学方法的转变;3.转变是否带来了新范式;4.转变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在对前两个分问题的考察中分别以科学研究、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对科学的转变予以分析总结;在后两个问题的考察中,力图针对当前关于“大数据科学”的争论作出一种回应。 通过如上的系统性考察分析,本文认为: 在事实层面,大数据带来了科学研究中经验层面的转变与方法层面的转变。 在意义层面,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的转变在于:1.研究对象的转变:从简单到复杂;2.研究层次的转变:从独立到聚合;3.研究类型的转变:从基础到应用:4.从逻辑维度看,是归纳而非演绎;5.从主体维度看,是模型而非定律;6.从内涵维度看,是相关而非因果;7.从功能维度看,重预测而轻说明。 在价值层面,从库恩的范式理论视角看,当前的大数据科学正在发生着范式的部分转变,在未来即将发生范式的整体转变;继而根据劳丹的科学合理性模型来看,大数据在本体论、方法论以及价值论三个方面的转变均具有科学合理性,因此无论是已发生的转变还是即将发生的转变均具有科学合理性。 大数据带来了科学的转变,这种转变是根本性的,同时也是革命性的。
【关键词】:大数据 因果性 说明 预测 范式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3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1章 引言8-15
  • 1.1 选题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3
  • 1.5 创新点13-15
  • 第2章 大数据的范畴与特点15-19
  • 2.1 大数据的定义15-16
  • 2.2 大数据的特点16
  • 2.3 大数据的四“维”说16-19
  • 第3章 大数据与科学研究的转变19-24
  • 3.1 大数据对于科学研究的影响19-21
  • 3.1.1 影响机制19-20
  • 3.1.2 经验层面的影响20
  • 3.1.3 方法层面的影响20-21
  • 3.2 大数据引发的科学研究的转变21-23
  • 3.2.1 可观测——研究对象的转变:简单走向复杂21-22
  • 3.2.2 可共享——研究层次的转变:独立走向聚合22
  • 3.2.3 可分析——研究类型的转变:基础走向应用22-23
  • 3.3 小结23-24
  • 第4章 大数据与科学方法的转变24-35
  • 4.1 大数据方法的基本介绍24-25
  • 4.2 大数据方法的比较研究25-28
  • 4.2.1 大数据模型与传统模型的区别25-26
  • 4.2.2 大数据与统计建模的区别26
  • 4.2.3 大数据与计算机仿真的区别26-28
  • 4.3 大数据方法的哲学反思28-33
  • 4.3.1 逻辑维度:演绎 VS 归纳28-30
  • 4.3.2 主体维度:定律 VS 模型30-31
  • 4.3.3 内涵维度:因果 VS 相关31-32
  • 4.3.4 功能维度:说明 VS 预测32-33
  • 4.4 小结33-35
  • 第5章 转变是否带来了新范式?35-41
  • 5.1 库恩的范式理论35-36
  • 5.2 转变是否带来了新范式?36-40
  • 5.2.1 案例分析37-38
  • 5.2.2 理论分析38-39
  • 5.2.3 思想实验39-40
  • 5.3 小结40-41
  • 第6章 转变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41-47
  • 6.1 科学合理性41-43
  • 6.2 转变是否具有科学合理性?43-46
  • 6.2.1 方法论层面的合理性44-45
  • 6.2.2 本体论和价值论层面的合理性45-46
  • 6.3 小结46-47
  • 第7章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曾国屏;;当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多维性[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年01期

3 梁娜;曾燕;;推进数据密集科学发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新模式、新方法、新挑战——《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译著出版[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年01期

4 曾国屏,吴彤;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其哲学问题[J];学术研究;2001年09期

5 郦全民;;关于计算的若干哲学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8期

6 吴彤;论科学哲学研究的方向[J];哲学动态;2003年06期

7 李建会;;科学前沿的计算主义哲学意蕴[J];哲学动态;2012年12期

8 刘红;胡新和;;数据哲学构建的初步探析[J];哲学动态;2012年12期

9 刘红;胡新和;;数据革命:从数到大数据的历史考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年06期



本文编号:748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748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e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