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基于分形模型的区域科普能力评价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2 11:28

  本文关键词:基于分形模型的区域科普能力评价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科普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分形模型


【摘要】:根据科普能力的内涵,从科普参与人员、科普基础设施、科普经费、科普宣传和活动等方面构建区域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改进的CRITIC法进行指标赋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普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科普事业发展并不均衡,各省科普能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大致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科普工作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关键词】区域科普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分形模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面板数据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14BTJ003) 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湖南‘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绩效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2014ZK2033)
【分类号】:G315
【正文快照】: 1引言及文献综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不仅仅大大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的鼓励机制,还显著提高我国人才创新的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普事业增长趋势显而易见,我国对科普事业的投入也是逐年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型科普活动的成功举行,一些重要科普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宝胜;;基于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科普工作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9期

2 卢敏;朱秀哲;梁顺;李云方;李玉;;少数民族科普工作运行模式及其效果评价——基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四县(市)科普工作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3 陈昭锋;;我国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趋势[J];科技与经济;2007年02期

4 胥彦玲;何丹;吴晨生;;国外科技馆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科普研究;2010年01期

5 陈超;;借鉴国外科普经验 发展我国科普事业[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年02期

6 李健民;杨耀武;张仁开;全利平;;关于上海开展科普工作绩效评估的若干思考[J];科学学研究;2007年S2期

7 裴世兰;汪丽丽;吴丹;陈晨;;我国科普政策的概况、问题和发展对策[J];科普研究;2012年04期

8 林万昕,黄铁庄;国内外科普工作的比较与启示[J];学会;2003年03期

9 李婷;;地区科普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7期

10 张飞燕;陈晓山;;分形概念及其在构造地质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杰全;杨恋洁;周小磊;;科技类博物馆的科技传播:理念更新与能力提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李若新;;浅谈科技馆未来发展方向[J];才智;2012年08期

3 黄丹;廖太平;邓吉州;周云涛;;分形理论在断裂构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彭卓娜;李明生;;试论发挥科普推动区域发展功能的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罗国蕊;;社科普及问题及对策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胡华;;科学中心理论创新初探[J];广东科技;2011年16期

7 徐教强;冯u&中;;沉浸理论在科普展示中的研究与应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林宝聚;荣佑民;;基于效用函数与TFAHP科技馆科普效果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年12期

9 张慧君;郑念;;区域科普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4年02期

10 付森;;论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科技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才智;2014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古荒;宗棕;;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结合推动科普资源建设——以石景山“产业科普”为例[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晓青;;科普工作性质及创作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A];广东科普创作事业发展论坛论文选集[C];2009年

3 胡素蓉;柯婧江;;江西省中小科技馆展教管理研究[A];科普惠民 责任与担当——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二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熊茂婷;;关于贵州科技馆科普教育转变的思考[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倪丽萍;基于分形技术的金融数据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丁胜仁;公路网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聂伟;都市圈道路网络优化及其评价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雪原;基于科技计划的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系统优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娟;区域公路网络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6 杨娟;中英美澳科学传播政策内容及其实施的国际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新时期我国科技馆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日鹏;陕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传彬;我国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4 叶洋滨;浙江省科技馆科普展览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刘文军;科学普及对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及对策思考[D];郑州大学;2005年

6 袁勇;高校教师科普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D];重庆大学;2006年

7 沈惊宏;基于分形理论的公路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姚琳;河北省科普效果分析与评价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09年

9 岳静;新时期我国科普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胡延芹;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广场空间形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杰全;;国家科技传播能力: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施泽进,罗蛰潭,,彭大钧,贺振华;四川盆地油气田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J];地球科学;1995年01期

3 沈忠民,冯祖钧,周光甲,王捷;断层体系分维与油田分布[J];地球科学;1995年01期

4 曾联波,金之钧,李京昌,汤良杰,由福报,雷兵足;柴达木盆地北缘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J];地质科学;2001年02期

5 檀国平;分形理论及其在地质学中的应用[J];沈阳黄金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6 赵立新;;企业科普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定位[J];决策咨询通讯;2003年02期

7 刘莹;胡敏;余桂英;李小兵;刘晓林;;分形理论及其应用[J];江西科学;2006年02期

8 宝胜;要让公众理解科学——兼论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及其科技工作者的责任[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张明生;我国科技馆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通报;1999年05期

10 陈昭锋;;我国区域科普能力建设的趋势[J];科技与经济;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宽;李春生;张yN果;周恺;;输电线路雷击过程分析的分形模型的建立[A];第四届全国架空输电线路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刘秀萍;陈丽华;宋维峰;吴彦霖;;基于分形模型的油松根系拓扑分析[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本文编号:778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778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1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