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及测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及测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标准化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互动机理 测度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作用的凸显使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联系日益密切。国家的科技实力不仅代表一国的综合国力,更成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而且,技术标准化战略是在国际贸易规则下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同时,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长期以来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对环境和气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要求我国必须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环境和资源友好型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和谐社会。这对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研究。 1.研究现状 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技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成果尚缺乏脉络清晰的较为宏观的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互动机理及实证研究成果,对于三者关系中的波动性、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等情况以及我国的表现等等都需要加以研究和印证。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技术标准化与经济增长、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以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相关研究,本文不再进行重复性研究。 2.相关理论 本文总结和深入剖析了技术创新理论、技术标准化理论、技术社会学理论及企业理论等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为下文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3.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在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分析中,本文研究了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的主体,以及主体的功能与角色、主体之间的联结关系,分析了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过程的外部动力、内部动力以及内外动力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了网络层、价值层和知识层三个分析层面,并论述了技术标准化对技术创新水平与技术创新过程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对技术标准化升级的推动作用和技术标准化进程的加速作用。在此基础上,找到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之间在内部动力之间的整合关系与相互作用,并阐述了多主体构成的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过程的网络关系中形成的系统性动力对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共同发生的推动作用,以及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共同作用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在技术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中,本文论述了技术标准化在技术创新、国际贸易和标准质量等方面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在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并通过我国国家标准的国际采标率与实际GDP的变化情况体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个主要国家的标准分布情况来体现标准分布的技术领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例证进一步表明了我国技术标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4.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关系的测度研究 对应理论上的关系研究,本文确定了测度研究的思路,即进行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测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同时展开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研究,以补充上文中的分组研究。进而,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7年的专利授权数、国家有效技术标准存量和实际GDP值分别代表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情况进行测度分析,运用数据初值代表发展水平、增长率代表发展速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以VAR模型为基础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面的测度分析。 测度研究的主要结论:首先,关于我国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在发展速度上,技术标准化的发展速度是技术创新发展速度和技术标准化前一期发展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非常重要。在发展水平上,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互为因果关系,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适应期,并且,技术创新的作用较为持续,对技术标准化的作用明显。其次,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的质量非常相关,因此,在技术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加入技术创新的作用才更合理。再次,关于我国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在发展速度上,三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更活跃,技术创新的作用更明显,但三者都保持着各自的发展规律。 5.对策研究 对策研究要结合文献综述和上述研究结论及启示,要针对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在我国,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周期不同,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性互动关系的反应速度与频率不同,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贡献度不同,这些结论要求相关对策必须在尊重各方面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不能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要使经济持续、合理增长,要重点抓住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在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推动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提升。这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的长期规划,需要有各方面相互作用的公共平台,通过体制、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建设,制定具体的措施和解决方案,使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更快、更全面地互动起来,增强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发挥相互促进的共同作用。还要借鉴世界上其它技术先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方面的经验,,并加强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化的教育,增强企业与国民的相关意识。 综上所述,本文在理论上研究了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并根据我国数据进行的测度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这样的研究能够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技术标准化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互动机理 测度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07;F124;F22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7
- 第1章 绪论17-43
- 1.1 研究背景17-18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18-19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9-39
- 1.3.1 技术标准化研究现状19-28
- 1.3.2 技术创新研究现状28-35
- 1.3.3 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互动研究现状35-38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38-39
- 1.4 主要研究内容39-41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41-42
- 1.6 本章小结42-43
- 第2章 相关理论43-85
- 2.1 技术创新理论43-56
- 2.1.1 技术创新的内涵及特征43-44
- 2.1.2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研究44-48
- 2.1.3 技术创新系统理论48-52
- 2.1.4 技术创新网络52-56
- 2.2 技术标准理论56-70
- 2.2.1 技术标准的相关定义56-57
- 2.2.2 技术标准的分类57
- 2.2.3 技术标准化的作用57-66
- 2.2.4 技术标准化的过程66-69
- 2.2.5 技术标准化的社会成因69-70
- 2.3 技术社会学理论70-75
- 2.3.1 社会建构理论70-71
- 2.3.2 行动者网络理论71-73
- 2.3.3 技术系统理论73-74
- 2.3.4 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理论74-75
- 2.4 企业理论75-80
- 2.4.1 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76
- 2.4.2 有限理性与剩余控制权理论76-77
- 2.4.3 利益相关者理论77-79
- 2.4.4 企业能力理论79
- 2.4.5 企业间网络理论79-80
- 2.5 经济增长理论80-83
- 2.5.1 经济增长的概念80-81
- 2.5.2 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81
- 2.5.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81-82
- 2.5.4 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82
- 2.5.5 经济增长方式82-83
- 2.6 理论启示83-84
- 2.7 本章小结84-85
- 第3章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互动机理85-141
- 3.1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的主体85-100
- 3.1.1 主体的构成85-88
- 3.1.2 主体的角色与功能88-92
- 3.1.3 主体之间的联结关系92-100
- 3.2 技术标准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100-110
- 3.2.1 研究层面的划分100-101
- 3.2.2 技术标准化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101-105
- 3.2.3 技术标准化对技术创新过程的影响105-110
- 3.3 技术创新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机理110-113
- 3.3.1 技术创新推动技术标准化升级110-111
- 3.3.2 技术创新加速技术标准化进程111-113
- 3.4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113-139
- 3.4.1 技术标准化动力与技术创新动力的结合113-134
- 3.4.2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相互作用的影响134-139
- 3.5 本章小结139-141
- 第4章 技术标准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141-157
- 4.1 研究的主体与层面141-143
- 4.2 技术标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43-150
- 4.2.1 技术标准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143-148
- 4.2.2 技术标准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148-150
- 4.3 经济增长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150-156
- 4.3.1 经济增长速度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150-151
- 4.3.2 经济增长质量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151-156
- 4.4 本章小结156-157
- 第5章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关系的测度模型与指标体系研究157-185
- 5.1 测度研究的思路157-158
- 5.2 测度研究的模型设计158-183
- 5.2.1 相关性分析158-160
- 5.2.2 ADF 单位根检验160-162
- 5.2.3 Granger 因果检验162-165
- 5.2.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模型设计165-180
- 5.2.5 VAR 模型设计180
- 5.2.6 基于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180-181
- 5.2.7 基于 VAR 模型的方差分解分析181-183
- 5.3 测度研究的指标与软件183-184
- 5.4 本章小结184-185
- 第6章 我国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测度研究185-207
- 6.1 数据描述185-186
- 6.2 相关性检验结果186-188
- 6.3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回归分析结果188-191
- 6.3.1 STD100、STD100(-1)与 PATLIU100的 ADF 单位根检验188
- 6.3.2 STD100与 PATLIU100的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188-189
- 6.3.3 技术标准化的滞后性结果189
- 6.3.4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189-190
- 6.3.5 序列相关性检验190-191
- 6.4 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分析结果191-196
- 6.4.1 LNPATLIU 与 LNSTD 的 ADF 单位根检验191-192
- 6.4.2 LNPATLIU 与 LNSTD 的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192
- 6.4.3 建立两变量的 VAR 模型192-193
- 6.4.4 两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193-195
- 6.4.5 两变量的方差分解结果195-196
- 6.5 技术标准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分析结果196-204
- 6.5.1 CPGDP100、PATLIU100与 STD100的 ADF 单位根检验196
- 6.5.2 CPGDP100、PATLIU100与 STD100的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196-198
- 6.5.3 建立三变量的 VAR 模型198-199
- 6.5.4 三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199-202
- 6.5.5 三变量的方差分解结果202-204
- 6.6 测度研究的结论与启示204-206
- 6.7 本章小结206-207
- 第7章 对策研究207-213
- 7.1 对策研究的依据207
- 7.2 具体对策的提出207-212
- 7.3 本章小结212-213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213-223
- 8.1 研究结论213-220
- 8.2 本文创新点220-222
- 8.3 研究展望222
- 8.4 本章小结222-223
- 参考文献223-244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244-245
- 致谢2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雪;刘芳;;技术标准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2 陈长石;刘晨晖;;标准化与技术进步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12期
3 孙耀吾;胡林辉;胡志勇;;技术标准化能力链:高技术产业技术能力研究新维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6期
4 冷湘;;科技投入、地区差异与经济增长[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6期
6 彭红斌;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标准化问题及其促进措施[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黄丽娟;试析网络经济的产业组织特征[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王耀中;刘冰;侯俊军;;网络效应下技术进步企业标准化和差异化战略的选择[J];系统工程;2008年04期
9 张金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剖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9期
10 钱春海,肖英奎;网络外部性、市场“锁定”与标准选择——联通CDMA与移动GPRS市场竞争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平;经济系统进化及动因[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孙冰;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王成昌;企业技术标准竞争与标准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荆德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6 孙耀吾;基于技术标准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田红云;破坏性创新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倩男;科技创新诱发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演化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李莉;基于网络嵌入性的核心企业知识扩散方式对知识获取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韩永进;技术发展模型和模式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玉武;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2 葛晶;技术标准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3 邱鹏远;嵌入性与企业网络影响力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周亚杰;产业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黄克;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企业R&D激励及创新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陈文娟;行业标准对中国机械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程安科;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盈利及利益协调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78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77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