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技术进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09-03 18:34

  本文关键词:技术进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进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技术负效应


【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全社会要着眼新视角,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传统经济发展的模式中,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在我国单位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自然环境的破坏却异常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寻求更为良性的发展模式。因此,探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进步可以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大量资源投入的局面,有助于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谋求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我国经济发展才能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更加协调,我国自然资源与环境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本文从经济发展的本质入手,通过分析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概念差异,总结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提出加强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全面分析技术进步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谋求以技术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起点。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不受限制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目的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科学合理的发展技术,制约技术的负面效应,充分发挥技术的正面效应以推动经济发展。本文提出重组技术要素,优化技术结构,,整合技术战略等方式推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最后,通过对美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证分析总结国际经验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技术进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技术负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22;F1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5
  • 一.本文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0-11
  • (一) 本文问题的提出10
  • (二) 本文研究的意义10-11
  •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分析11-13
  • (一)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现状分析11-12
  • (二)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现状分析12-13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13-14
  • (一) 数理模型分析法13
  • (二) 系统思维分析法13-14
  • (三)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14
  • 四.本文的难点与创新点14-15
  • (一) 本文的难点14
  • (二) 本文的创新点14-15
  • 第二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代环境15-22
  • 一.经济体制市场化的逐步完善15-17
  • (一)市场规则主导15-16
  • (二) 宏观调控增强16-17
  • (三) 市场法则建立17
  • 二.生产方式工业化模式的高速发展17-20
  • (一) 我国的工业化17-18
  • (二)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问题18-19
  • (三) 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观19-20
  • 三.要素流通全球化状况的基本形成20-22
  • (一) 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态势20
  • (二) 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扩散20-21
  • (三) 大型企业的跨国整合21-22
  • 第三章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22-32
  • 一.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2-25
  • (一) 经济发展的本源22-23
  • (二) 经济发展的技术进步弹性23-24
  • (三) 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日本经验24-25
  •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模式25-28
  • (一) 自主创新的内涵与特征25-26
  • (二) 自主创新、引进创新与合作创新的比较26-27
  • (三) 我国国家自主创新体系的问题27-28
  • 三.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二元模型28-32
  • (一) 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8-30
  • (二) 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贡献测度30-32
  • 第四章 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负作用的哲学反思32-38
  • 一.生态危机与技术本位主义32-34
  • (一) 技术中心主义的双刃剑32
  • (二) 工业化背景下的生态危机32-33
  • (三) 经济发展中的技术伦理33-34
  • 二.现代化与现代性焦虑34-36
  • (一) 现代化发展的负产品34-35
  • (二) 现代化发展中的人的迷失35
  • (三) 人类社会对当代技术的态度35-36
  • 三.技术理性、人的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6-38
  • (一) 技术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6
  • (二) 对技术理性的超越36-37
  • (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人的发展37-38
  • 第五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技术思考38-47
  • 一.以重组技术要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8-40
  • (一) 影响技术进步的基本要素38-39
  • (二) 技术要素组合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9
  • (三) 重组技术要素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9-40
  • 二.以调整技术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0-42
  • (一) 技术结构与技术分层40-41
  • (二) 技术扩散与技术转移41-42
  • (三) 调整技术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42
  • 三.以优化技术战略变经济发展方式42-44
  •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战略42-43
  • (二) 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特征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43-44
  • 四.美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程与经验44-47
  • (一) 美国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44-45
  • (二) 美国集约型经济的特点与启示45-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个人简介52-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平;;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新型工业化[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论“知识经济”的几个基本问题[J];财经研究;1998年09期

3 孙云霞;刘银仓;;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2期

4 王志文;;辨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J];辽东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张庆杰;;技术进步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当代经济;2009年17期

6 李锦宏;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要素贡献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03期

7 娄炳林;试论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J];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8 蒋秧生;;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北方经贸;2008年10期

9 姚强;;论当代技术负效应的本质及其克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杨美成;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结构效应[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胜荣;技术进步对江西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86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786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8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