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
发布时间:2017-09-18 06:21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科技规划研究(1958-2008)
【摘要】:科技发展规划,是政府对未来科技活动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体现了政府对科技发展前景及科技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战略预期。 从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内蒙古一直不间断地分阶段进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与国家已经制订和实施了8个专门的科技发展规划基本保持一致,内蒙古至今制定和实施了4个科技发展五年计划,3个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对不同时期科技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回顾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科技规划编制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自治区成立到改革开放(1947—1978),以“奠定基础,重点发展,迎头赶上”为目标,迅速建立起了强大的科研基础和完善的科研体系,这期间自治区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三年规划八年设想(1960-1967)纲要》;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后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着不同的发展特征。第一阶段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和“面向、依靠”的战略方针,努力破除经济与科技脱节的旧体制,先后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七五(1986-1990)”科技发展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八五”(1991-1995)科技发展规划》。第二个阶段通过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确立“创新、产业化”指导方针,调整科技基础结构,建设区域创新体系。1996年,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条例》;在国内较早地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区的战略目标,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决定》、《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若干政策》。第三个阶段通过探索具有自治区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2006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内蒙古,把向建设创新型内蒙古努力作为面向未来的总体策略。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这一方针,自治区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2006-2020)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五十年来,在国家宏观科技政策的大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事业顺应经济发展背景、科技发展面对的主要矛盾、科技发展目标任务以及科技工作指导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的变化,不断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区情,始终以制订、完善、实施科技规划作为科技战略发展的载体,引领科技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由“促进”到“支撑”,由“推动”到“引领”的历史性转变。 但在科技规划实施过程中,内蒙古仍然存在重设计决策、轻执行评估;重行政指令、轻市场指导;重省市级层面的科技战略、轻旗县级层面等问题。特别是在科技规划实施绩效评估过程中,由于涉及面广、评价原则、方法较难把握、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等原因,虽然内蒙古在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方面投入了大量人、财、物力,但对于科技发展规划后续的执行、执行过程中的评估、评估之后的改进和动态更新与修正,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来终结则关注不够,尤其是缺少对科技规划整体实施效果的评估,使得花费了很大精力制订的规划在指导科技实践和进步方面发挥的效力有限。 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内部辑刊等史料的基础上,开创性地综合回顾与总结了内蒙古科技规划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这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史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对研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本文通过借鉴其他区域科技政策绩效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基于DEA方法对内蒙古科技规划进行绩效评价,建立内蒙古科技规划绩效评估的可行性路径选择与方法模型,为决策层今后树立开展科技规划绩效评价的理念提供了科学论证和方法选择。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而提出通过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明确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评估规章制度和系列评估专业规范,加强评估方法的研究;加强科技评估环境建设,系统地研究科技评估的组织管理等措施加快内蒙古科技规划评价体系构建步伐的建议。
【关键词】:内蒙古 科技规划 绩效 评价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33;G322.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6
- 第一章 引言16-37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6-19
- 1.1.1 理论层面18-19
- 1.1.2 现实层面19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9-20
- 1.3 文献综述20-36
- 1.3.1 我国宏观科技政策的研究综述20-22
- 1.3.2 科技政策理论研究综述22-25
- 1.3.3 区域科技政策研究综述25-29
- 1.3.4 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研究综述29-33
- 1.3.5 少数民族科技政策研究综述33
- 1.3.6 内蒙古科技规划、政策研究综述33-36
- 1.4 研究的创新与特色36-37
- 第二章 建国初期,内蒙古开始全面规划科技事业37-48
- 2.1 国家确定集中科技资源解决经济建设关键问题的政策38-42
- 2.1.1 “十二年”科技规划38-41
- 2.1.2 《科研工作十四条》和《十年规划》41-42
- 2.2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三年规划八年设想(1960——1967)纲要》42-45
- 2.3 内蒙古自治区《1961——1962年科技发展纲要》和《1963---1972年科技发展规划》45-48
- 第三章 内蒙古科技事业迎来“科学的春天”,科技规划更加注重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48-59
- 3.1 国家以经济为导向的科技战略确立48-51
- 3.1.1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与《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48-49
- 3.1.2 以经济为导向的科技战略的确立——迎接新的世界产业革命的挑战49
- 3.1.3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49-51
- 3.2 内蒙古科技事业从瘫痪到恢复51-59
- 3.2.1 建国以来自治区召开的第一次科学大会53-54
- 3.2.2 自治区科技工作进入全面快速恢复发展时期54-59
- 第四章 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内蒙古面向经济建设纵深部署三个层次科技计划59-76
- 4.1 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59-62
- 4.1.1 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59-60
- 4.1.2 “科教兴国”战略确立60-62
- 4.2 内蒙古开始实施“八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科技三项改革稳步推进62-69
- 4.2.1 内蒙古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63-65
- 4.2.2 科研机构事业费管理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拨款制度改革政策65-66
- 4.2.3 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成果丰硕66-67
- 4.2.4 农村牧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立67-69
- 4.2.5 民办科技机构崭露头角,成为科技改革新的“生力军”69
- 4.3 内蒙古面向经济建设纵深部署3个层次科技计划69-76
- 4.3.1 星火计划与振兴农村经济70
- 4.3.2 火炬计划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70-72
- 4.3.3 攻关计划72-73
- 4.3.4 其它相关配套科技计划与政策73-76
- 第五章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内蒙古76-103
- 5.1 国家确立以创新为主线的科技政策76-80
- 5.1.1 自主创新战略的提出76-78
- 5.1.2 科技人才体系不断完善78-80
- 5.2 科技计划集中集成,六大领域重点突破,自治区全面推进“科教兴区”战略80-83
- 5.3 建立新型科研结构和区域创新体系83-90
- 5.3.1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及科研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出台85-86
- 5.3.2 科研机构转制攻坚战86-87
- 5.3.3 全区技术创新大会87-88
- 5.3.4 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88-90
- 5.4 新世纪之初科技基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90-103
- 5.4.1 科技生产力布局136程91-93
- 5.4.2 科技计划5226体系93-95
- 5.4.3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从“科教兴区”到“科技强区”转变95-96
- 5.4.4 科技政策规划体系96-102
- 5.4.5 科技投资结构102-103
- 第六章 内蒙古科技发展的经验与反思103-139
- 6.1 内蒙古科技事业五十年(1958-2008)的发展103
- 6.2 值得借鉴的几条经验103-114
- 6.2.1 以科技规划引领科技战略发展,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105-108
- 6.2.2 加快原始创新步伐,充分发挥传统特色产业先发优势108
- 6.2.3 通过技术进步重大项目推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108-109
- 6.2.4 全力打造特色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取得显著成效109-111
- 6.2.5 强化高层次引进和培养,实现科技资源的跨区域配置111-114
- 6.3 有待反思的几个问题114-131
- 6.3.1 科技政策与宏观政策关联度大,宏观政策的偏差易致科技政策的盲动117-122
- 6.3.2 科技投入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受到制约122-128
- 6.3.3 研究开发能力仍然不高,关键技术自给率低128
- 6.3.4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受制约128-129
- 6.3.5 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创新能力的发挥129-130
- 6.3.6 科技创新制度与环境不健全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130-131
- 6.4 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131-139
- 6.4.1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宏观体系131-135
- 6.4.2 在加大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开展研发平台和产业化载体的升级工作135-136
- 6.4.3 推动激励自主创新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136
- 6.4.4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水平136-137
- 6.4.5 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137-138
- 6.4.6 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大科技观,整体推动科技资源向农村牧区延伸138-139
- 第七章 内蒙古科技规划绩效评价139-164
- 7.1 科技评价综述139-144
- 7.1.1 科技评价的范畴和主要方法140-142
- 7.1.2 我国科技评价的发展142-144
- 7.2 内蒙古科技评价现状144
- 7.3 以“十一五”为例,基于DEA方法对内蒙古科技规划进行绩效评价144-162
- 7.3.1 决策单元的界定与评价指标的选择144-149
- 7.3.2 样本归集149-153
- 7.3.3 样本运算及分析153-162
- 7.4 内蒙古科技规划评价体系构建的建议162-164
- 7.4.1 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明确评估在管理中的作用162-163
- 7.4.2 加强对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健全科技评估专业规范163
- 7.4.3 系统研究科技评估的组织管理,统筹科技评估环境建设163-164
- 结语164-166
- 附录166-189
- 参考文献189-19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97-198
- 致谢19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伟;;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科技政策的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娄成武;当前我国科技政策研究的若干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隋永强,潘勇,娄成武;关于我国区域科技政策制定的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彭富国,彭炳忠;湖南科技政策效果的评估与建议[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5 赵新力;仪德刚;;建国以来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科技理论与政策创新及其启示[J];党的文献;2006年05期
6 刘淑芬;;“十五”以来内蒙古科技事业发展的分析报告[J];北方经济;2011年03期
7 顾永婧;;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2期
8 刘章烈;江西“九五”以来科技政策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李晓轩,汪凌勇;国际科技评估的理论与实践[J];科技成果纵横;2003年05期
10 郭碧坚,,韩宇,赵艳梅;同行评议中的“名人效应”[J];科技导报;1994年07期
本文编号:873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7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