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产学研合作中中介作用的模糊评估
发布时间:2017-09-18 07:20
本文关键词:官产学研合作中中介作用的模糊评估
更多相关文章: 官产学研合作 中介作用评价 动态博弈 微分动力学方程 模糊测量
【摘要】:我国的官产学研合作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也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加强中介机构的作用促进官产学研合作科学发展,针对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缺乏沟通渠道、缺乏交流配合、缺乏合作动力等现状,提出应在官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中介作用,并辩证统一的分析了中介机构对于官产学研合作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提出应合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在降低各参与主体合作风险的基础上,优化资源整合水平,提高协同创新绩效。 本文通过为官产学研合作中中介作用的评估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为官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提供科学化的合理性建议,使得官产学研合作各方实现尽可能小的成本,尽可能低的风险和尽可能高的绩效水平。具体而言: 首先,通过对中介参与的官产学研合作进行价值链分析,肯定中介机构在官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存在的积极意义。 其次,建立官产学研合作中中介策略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有中介参与的官产学研合作中中介策略对于合作进程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第三,将中介机构的作用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以及产学研合作中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资源投入,作为本文的研究变量进行独立的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建立一个封闭的官产学研合作系统,构建中介参与的官产学研合作微分动力学模型,以中介作用为基础,利用模糊理论和软测量技术来研究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投入产出关系与绩效水平。 最后,利用模糊理论和软测量技术对微分动力学模型的典型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来分析官产学研合作中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投入与产出比例,通过求解模型的相关变量和重要参数为官产学研合作中的中介作用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可对微分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和合理的修正以提升模型的现实意义。 全文为官产学研合作中中介作用的评估以及合作中各参与主体的资源投入方案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官产学研合作 中介作用评价 动态博弈 微分动力学方程 模糊测量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3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2
- 1.2 论文结构框架12-14
- 1.3 研究方法14-17
- 1.4 论文创新点17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1
- 第二章 理论基础21-29
- 2.1 产学研合作21-22
- 2.2 政府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22-23
- 2.3 中介参与官产学研合作的价值链分析23-29
- 2.3.1 中介机构的分类与作用23-24
- 2.3.2 官产学研合作的价值链分析24-26
- 2.3.3 中介机构的服务链分析26-29
- 第三章 产学研中介策略的动态博弈模型29-41
- 3.1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29-32
- 3.1.1 博弈论概述29-31
- 3.1.2 委托人-代理人模型31-32
- 3.2 博弈模型描述与假设32-34
- 3.2.1 博弈模型的描述32-33
- 3.2.2 博弈模型的假设33-34
- 3.3 博弈模型分析34-41
- 3.3.1 博弈模型的构建34-36
- 3.3.2 博弈模型的计算36-40
- 3.3.3 博弈模型的解释40-41
- 第四章 官产学研合作的微分动力学模型41-51
- 4.1 官产学研合作的微分动力学模型41-42
- 4.2 模型建立42-47
- 4.2.1 模型假设42-43
- 4.2.2 变量选择43-44
- 4.2.3 变量分析44-47
- 4.2.4 模型构建47
- 4.3 模型求解47-51
- 4.3.1 模糊系统与软测量技术48
- 4.3.2 建立模糊系统48-49
- 4.3.3 建立软测量模型49
- 4.3.4 参数分析49-51
- 第五章 典型微分模型的验证与修正51-64
- 5.1 合作阶段划分51-52
- 5.2 典型模型模拟计算52-57
- 5.2.1 典型模型的描述及假设52-55
- 5.2.2 典型模型的模拟计算55-57
- 5.3 模型修正57-61
- 5.3.1 模拟计算57-60
- 5.3.2 模型修正60
- 5.3.3 参数解释60-61
- 5.4 实证分析61-64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64-67
- 6.1 研究结论64-65
- 6.2 研究建议65
- 6.3 研究中的局限性65-66
- 6.4 下一步研究方向66-67
- 参考文献67-74
- 致谢74-75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杨;;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安徽省金寨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2 郑文堂,杨晓奇;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的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刘学平,杨晓丹;中介组织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余忠;石德金;邓燕雯;赛长来;;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模型及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官产学研中金”战略联盟的视角[J];科技和产业;2010年01期
5 聂娜;谭树华;;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7期
6 孙卫敏;代理人道德风险与机会主义行为的防范[J];东岳论丛;2005年03期
7 魏艳,李郑民,杨迅周,刘夏茹,杨文新;区域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合作对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3期
8 向小东;;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与选择新方法及其应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党文娟;张宗益;;基于委托-代理框架的独立董事多期激励动态博弈模型[J];系统工程;2008年03期
10 阎青;;论产学研合作的新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874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7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