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研究演进
本文关键词:国外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研究演进
【摘要】:国际上关于科技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颇多,论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应用Cite Space III软件,对国外已有的文献进行分析,欲探求国外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研究的演进过程。通过采用共被引文献分析,提出了国外科技人才国际流动研究的三个核心领域:"人才环流"论、"人才外流"论和"人才流入"论,并分析了核心文献群体特征;通过共被引作者分析,展现了研究议题演进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及其更替;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探究该问题研究热点的演进。最后,依据国外研究热点的演进趋势,推测我国关于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的研究热点将为人才回流和外流对我国影响的研究,包括经济影响、教育影响以及财政的影响等。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科技 人才流动 科学知识图谱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RK004)
【分类号】:G321.5
【正文快照】: 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及其流动是各国人才战略的一部分。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的研究也始终是相关领域专家与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拟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中的引文分析方法、词频分析方法等,运用Cite Space III软件,对科技人才国际流动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并以可视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军文;沈悦青;;我国省级政府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李平;许家云;张庆昌;;智力跨国外流有利于中国技术创新吗?[J];财经研究;2013年02期
3 高子平;;全球经济波动与海外科技人才引进战略转型[J];科学学研究;2012年12期
4 姜春林;梁帅;丁X;;科学计量学视角下的弗朗西斯·纳林的学术成就及影响[J];现代情报;2012年03期
5 余新丽;赵文华;;基于知识图谱的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与热点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11年06期
6 郭美荣;苏学;;科学计量学前沿演进可视化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S2期
7 石凯;胡伟;;海外科技人才回流动因、规律与引进策略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年02期
8 孙健;纪建悦;王丹;;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规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08期
9 陈昭锋,黄巍东;海外科技人才集聚创业的途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6期
10 安德森 ,郑诚;天堂之门:移民政策与美国经济[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怡安;中国海外人才回流的国际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顾潇潇;;海外回归浙商创业能力提升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14期
2 薄建柱;曹杰;司福利;;高层次人才建设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朱军文;李奕嬴;;国外科技人才国际流动问题研究演进[J];科学学研究;2016年05期
4 杨明海;孙红军;孙亚男;;基于合作聚类网络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研究——以山东省机器人研究领域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6年04期
5 段晓鸽;马占军;;PEST模型下的西咸新区海外人才引进模式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年11期
6 陈金宝;毛艳;;高层次人才引进对高校科研和学科工作的影响分析[J];高教学刊;2015年17期
7 程城;林銮珠;;海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13期
8 邢士波;王相民;赵利;邹翔;;创新思维问题分析与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5年18期
9 王志增;;关于提升甘肃省劳动力质量的路径选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10 蒋来;;长三角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比较及建议[J];今日科技;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许家云;;国际智力回流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地区差异及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2 胡方雨;;人才抄底——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的人才策略[J];经营与管理;2011年02期
3 张明华;雷二庆;;基于知识图谱的认知神经科学前沿与演化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年01期
4 王辉耀;;金融危机下的人才抄底[J];发现;2009年10期
5 李敏;;我国能否“抄底”华尔街金融人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6期
6 张勇;王玺;古明明;;中印发展潜力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7 黛娟;;全球经济大波动中的“人才抄底”计划[J];今日工程机械;2009年05期
8 侯剑华;刘则渊;;纳米技术研究前沿及其演化的可视化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5期
9 林琳;;智力流动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经济评论;2009年02期
10 韦桂华;;海外抄底不可上升为国家战略[J];进出口经理人;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华;经济开放、异质性和技术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王蓉蓉;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孔伟杰;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技术溢出与经济增长[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高远东;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魁;中俄科技人才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伯利亚研究;2003年02期
2 孙林杰;我国科技人才流动及相关环境建设[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4年01期
3 赵恒平,雷卫平;科技人才的创新精神刍议[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08期
4 邬荷群;;浅谈科技人才信息库的建设与应用[J];科协论坛;2004年05期
5 吴莲姬;韩国积极培养新一代女性科技人才[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李哲;;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J];苏南科技开发;2006年04期
7 韩林芝;王涛;;新疆科技人才态势与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6年03期
8 李哲;;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J];稀土信息;2006年07期
9 可娜;;沈阳市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优势与劣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8期
10 黄晓蕾;;回忆瞬间一:改革开放科技人才星期日工程师[J];华东科技;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文;;关于我国科技人才的流动与管理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杨文明;闫东玲;张再生;;天津市科技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研究[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阮昊;;中科院系统如何引进和使用高层次科技人才[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八辑[C];2000年
4 李东旭;;促进发展应有招——从陕甘宁边区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科技人才体制的创新[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尚智丛;;中国科学院中青年杰出科技人才的教育背景分析[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陈锋登;;科协服务企业科技人才工作的探讨——以佛山市科协为例[A];组织建设和职能拓展——2012年广东省学会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陈锋登;;科协服务企业科技人才工作的探讨——以佛山市科协为例[A];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中西南学会学研究第31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李锡元;张世杰;边园园;胡萍;;武汉市企业科技人才团队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9 孙健敏;刘小禹;胡佳;;我国科技人才创造倾向的个体差异及地区因素调节影响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荣彩;石清;;高层科技人才综合评价系统模型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 局长杨衍佑;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支撑引领作用 强力推动兰州转型跨越率先崛起[N];兰州日报;2012年
2 记者 阮冰莹;传统工艺行业也出科技人才[N];潮州日报;2013年
3 特约记者 刘瑛;每年1000万培养科技人才[N];阿克苏日报;2007年
4 陈之惠;充分发挥老科技人才的作用[N];重庆日报;2006年
5 记者 孙覆海 实习生 宋广玲 通讯员 弋永杰 崔宝红;科技人才成了“香饽饽”[N];工人日报;2007年
6 王建国;用市场经济方法管理科技人才[N];人民日报;2007年
7 文海燕;培养科技人才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N];永州日报;2007年
8 周喜增;林州市依靠科技人才富民强市[N];安阳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张欣刚;如何破解科技人才短缺难题[N];延边日报;2009年
10 通讯员 谢艳莉;左旗着力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N];赤峰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保民;河南省科技人才开发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李丽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演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颖丽;欠发达地区吸纳科技人才机理及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文;对我国科技人才安全若干问题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2 屈林岩;新世纪科技人才的人文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濮雪莲;“十一五”时期区域科技人才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吕鹏纲;中科院西部科研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5 郑林;江苏省科技人才的量化分析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6 王宇婷;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朱树婷;区域科技人才需求预测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郭新艳;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徐金文;新疆科技人才的培育与发展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长花;基于TOPSIS法的我国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80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8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