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兼爱科技观之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20:17

  本文关键词:兼爱科技观之可行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兼爱科技观 兼爱思想 共同利益 战争 困境


【摘要】:国内外的所有科技观,已经不能正确引领科技健康地迈向未来,而兼爱科技观是对科技发展走向的一种合理规范与建构,契合了现实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即是说在理论与现实上具备其推行实施的条件。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科技军事化已经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战争的催化剂。而现代战争的危害范围和毁灭程度已经失控,挑战的是地球上整个生态系统——水、大气、土壤、生物种群的承受力、恢复力、调节力。基于这些因素,兼爱科技观就是从人类社会的安全视角出发,着眼长远考虑,并在秉承墨子兼爱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到科技发展的思想领域,正确引导科技朝着健康安全的方向前进。倡导兼爱科技观旨在使科技的核心价值着意于本国和别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使科技的研发不为战争所逼迫,而是为人们生活所必需,从而解决科技的发展困境。 总之,兼爱科技观是以开放的姿态,包容了一个大宇宙的世界观、全局观,并主张科技的发展遵循“兼爱”思想与“和平”的原则,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长远利益与心愿。
【关键词】:兼爱科技观 兼爱思想 共同利益 战争 困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301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5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理论意义14
  • 1.1.3 实践意义14-15
  • 1.2 研究现状15-19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5-17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7-18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18-19
  • 1.3 写作思路19
  • 1.4 研究方法19
  • 1.4.1 文献研究法19
  • 1.4.2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19
  • 1.5 主要内容19-20
  • 1.6 主要创新点20-21
  • 第2章 兼爱科技观的内涵与特性21-33
  • 2.1 对科技观的整体认识21-23
  • 2.1.1 中西方传统科技观之比较21-23
  • 2.1.2 中西方近现代科技观之比较23
  • 2.2 近现代对科技作用的反思23-26
  • 2.2.1 西方对科技作用的反思23-25
  • 2.2.2 东方对科技作用的反思25-26
  • 2.3 关于墨子的兼爱思想26-29
  • 2.3.1 “兼爱”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26-27
  • 2.3.2 “兼爱”思想与先秦其他思想之比较27-29
  • 2.4 兼爱科技观的内容、内涵与特性29-33
  • 2.4.1 兼爱科技观的主要内容29-31
  • 2.4.2 兼爱科技观的内涵与特性31-33
  • 第3章 兼爱科技观的理论合理性分析33-42
  • 3.1 “兼爱科技观”与“兼爱”思想的关系33-38
  • 3.1.1 “兼爱科技观”与“兼爱”思想的异同34-35
  • 3.1.2 兼爱科技观是“兼爱”思想的发展35-37
  • 3.1.3 兼爱科技观是“兼爱”思想的升华37-38
  • 3.2 兼爱科技观的理论合理性38-42
  • 3.2.1 素质教育为兼爱科技观提供人才资源38-39
  • 3.2.2 沉重的历史教训,为兼爱科技观的推行提供有力证据39-40
  • 3.2.3 兼爱科技观与新安全观主张一致40-41
  • 3.2.4 兼爱科技观为维护共同利益提供重要保障41-42
  • 第4章 兼爱科技观的现实可行性条件42-47
  • 4.1 “和平与发展”主题,为兼爱科技观创造有利环境42-44
  • 4.1.1 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兼爱科技观的推行42-43
  • 4.1.2 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兼爱科技观的发展43-44
  • 4.2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亟需兼爱科技观44
  • 4.3 科技立法,为兼爱科技观提供制度保障44-45
  • 4.4 着眼长远利益,必须发展兼爱科技观45-47
  • 4.4.1 取长补短,需要兼爱科技观45-46
  • 4.4.2 长远发展,需要兼爱科技观46-47
  • 第5章 兼爱科技观的困境及超越47-56
  • 5.1 科技发展的困境分析47-48
  • 5.2 兼爱科技观困境分析48-49
  • 5.2.1 内在要求尚不具备48
  • 5.2.2 外部条件尚不成熟48-49
  • 5.3 兼爱科技观困境的超越途径49-52
  • 5.3.1 克服私欲,弘扬大爱49
  • 5.3.2 合理、节制地消费科技49-50
  • 5.3.3 提高人类社会科学素养50-51
  • 5.3.4 增强科技发展的忧患意识51-52
  • 5.4 教育引导,更新思想,提升素养52-56
  • 5.4.1 教育引导,拥护和平52-53
  • 5.4.2 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安全观53-54
  • 5.4.3 反思战争,维护和平54-56
  • 结论与展望56-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薇;苏百义;;霍克海默的理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肖双荣;;墨子的技术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浦艳秋;;中西科学主义批判之比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4 肖健;关于科学技术双重效应的哲学思考[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5 钱兆华;汪文婵;;论中西方科学的差异[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邱海英;革明鸣;;科技诱发的人文精神缺失及其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7期

7 赵国锋;张沛;;从中西文化传统比较看近代中国科技发展滞后的原因[J];内江科技;2006年05期

8 王伯鲁;;广义技术视野中的技术困境问题探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1期

9 王伯鲁;;马克思技术思想的特点与研究路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3期

10 李桂花,许志晋;科技发展中伦理建设的内容与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883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883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e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