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2:25

  本文关键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创新能力 极大不相关法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集成评价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下,区域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如何构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现状评价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和长远指导意义。本论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和方向开展研究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创新系统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从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中介机构出发,将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知识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合作与转化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的经济产出五个准则层,之后运用极大不相关法和鉴别力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出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2010年的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五个分项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做了定量比较和评价;最后,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结合进行了综合集成分析。 研究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区位差别。区域创新能力最强的是东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弱,而且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从各个地区创新能力的排名情况看,东部除海南外,,其余各地均较靠前,而且综合排名位居前列的基本上都是东部省份;西部地区除四川、陕西外,其余排名均处后位;而中部地区创新能力的排名也大多处于中间水平。(2)区域创新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省市应因地制宜且统筹兼顾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推动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 极大不相关法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集成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22.7;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8
  • 1.2.1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11-13
  • 1.2.2 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综述13-18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18-30
  • 2.1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18-24
  • 2.1.1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及类型18-20
  • 2.1.2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功能20-21
  • 2.1.3 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21-24
  • 2.2 区域创新能力理论24-30
  • 2.2.1 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25-26
  • 2.2.2 区域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26-28
  • 2.2.3 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28-30
  • 3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0-44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0-31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43
  • 3.2.1 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31-33
  • 3.2.2 评价指标的极大不相关法筛选33-40
  • 3.2.3 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法筛选40-43
  • 3.3 评价方法的选取43-44
  • 4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44-62
  • 4.1 区域创新能力的分项评价44-55
  • 4.1.1 知识创新能力评价44-47
  • 4.1.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47-49
  • 4.1.3 创新合作与转化能力评价49-51
  • 4.1.4 创新环境评价51-53
  • 4.1.5 创新的经济产出能力评价53-55
  • 4.2 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55-62
  • 4.2.1 区域创新能力的因子分析55-57
  • 4.2.2 区域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57-59
  • 4.2.3 区域创新能力的集成分析59-62
  • 5 结论及展望62-65
  • 5.1 研究结论62-63
  •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63
  • 5.3 不足及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6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9-70
  • 致谢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劲;陈钰芬;余芳珍;;FDI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J];科研管理;2007年01期

2 范柏乃;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年06期

3 官建成,刘顺忠;区域创新系统测度的研究框架和内容[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2期

4 柳卸林,胡志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J];科学学研究;2002年05期

5 刘凤朝,潘雄锋,施定国;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11期

6 何亚琼;秦沛;苏竣;;中国31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增长效率评价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罗守贵,甄峰;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邵云飞;谭劲松;;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探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刘曙光,徐树建;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及启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郑伯红,彭际作;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实证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建华;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与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2 吴良峥;东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7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927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1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